第B2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5月1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青的私生活

    陈勇

    正经书读久了,随意翻阅几篇闲适小品文,是难得调剂。一如正襟危坐惯了,忽和衣躺卧于软绵绵沙发上,便觉身心舒坦。

    前日购得海豚书馆香港刘绍铭《爱玲小馆》,是刘先生评说张爱玲及相关文字的新结集。薄薄一册,计十九篇文字,涉及张爱玲的仅十二篇。文字轻松,很快就读完。却对其中一篇《苏青的床边故事》,甚感兴趣。张爱玲写过一篇《我看苏青》说,如果别人拿她跟冰心和白薇来比较,她是不会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小馆里收了这篇关于苏青的文字,不知是刘先生有意为之,或是由张及苏,自然之举。

    我对苏青感兴趣是有原因的。一则苏青乃阿拉鄞州人,出生在西乡,民国期间声名如此响的作家,吾乡似乎唯她了,况又是女性,更属不易。其次,苏青是个女权主义者,虽与西方五六十年代的女权主义者大有异趣,但在男权的社会,张扬女性的意识、主张,不掩饰女性的爱欲,尤其于要求女性三从四德的国度里,苏青的文字、主张更觉惊世骇俗。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礼记有句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苏青巧妙地将逗号移于男女两字之间,成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不啻女性反抗社会的宣言。本来礼记这句话论点通达,契合人情之常,无奈后世却变成了“饮食女,男人之大欲存焉”,失却了女性的独立地位,成为男性的附属依从。当然,各偏一端,都是违反人情之常的。

    因此,苏青的半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甫出,便赢得文坛盛名,多次再版。热闹背后,也难以避免世间凡夫俗子猎奇偷窥的目光,正如所言:“对于文艺本来不感兴趣的,也要买一本《结婚十年》看看里面可有大段的性生活描写。”自然不免失望。但苏青的大胆出位,令人骇愕,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沦陷时期,苏青与张爱玲齐名,两人皆有不管流俗的气质,用现在话说,即叛逆不羁,只是张爱玲还多了些高贵、神秘以及时髦洋气而已。我想这亦是苏青博得张之青眼,两人惺惺相惜的主要原因。而苏青的创作成就是难以望张爱玲项背的,即文字一项,已相去甚远。

    沦陷期间的风光及与汪伪政府要人、落水文人的交游,使得苏青于战后、建国后销声匿迹,最后因受胡风事件牵连凄惨而没。之后,更是湮没无闻,直至张爱玲热兴起,才稍有人提及,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奇女子。或许资料缺乏,又或许政治方面之故为苏青讳,苏青在沦陷期间的经历似乎一片空白,后人无从了解,报章上介绍文字,亦只一笔带过。而刘先生此文,实在是很好的一篇了解苏青在沦陷期间私生活的文字。此文原名《苏青的床边人》,或许略嫌香艳,启人浮想,遂改成现名。此文得益于苏州学者黄恽的启发居多。黄恽留心晚清至民国期间地方掌故,尤其垂意于汪伪时期的落水文人,从当时期刊和苏青著作中钩沉发潜,写了数篇关于苏青的文字,认为苏青的《续结婚十年》实为自传体纪实小说,并一一考证出其中的人物原型。换言之,后人几乎可从苏青这本著作了解她在沦陷期的经历,尤其是私生活。

    离婚后的苏青,似乎逃出了牢笼,没有了羁绊,她周旋于众多男人之间,仿佛要践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之言。黄恽说,看了抗战后的接收大员,跟苏青有过一段情的姜贵《我与苏青》回忆文章,才知道苏青身边的男人众多,一个个排着队。此话未免有点夸张,但不无依据。苏青身边既有汪伪政府的高官陈公博、周化人,而且对陈公博用情甚深,庶几近于张爱玲与胡兰成之关系,也有落水文人柳雨生、陶亢德。据黄恽考证,苏青与胡兰成也有瓜葛,张爱玲与苏青竟成了情敌。可见苏青的床边故事精彩之极,也成了战后苏青被辱骂的口实。后人于此有什么看法,那是见仁见智的事,但对于一个离婚的妇人,似亦不应苛责。

    金性尧先生在《忆苏青》中说,苏青为人厚道无机心,爽气,为文百无禁忌。我想,她的私生活在那个时代应该亦属少禁忌吧。

    从网上搜得苏青照片,模样长得还可以,且有一股淳朴气质,与张爱玲迥异,倒有点与汤唯神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