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新知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01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唱衰雄安新区论调 为什么站不住脚

    周民良

    对于雄安新区,学术界持有不同看法。一些所谓的唱衰,无非就是从沿海、沿路、临水等角度看,雄安新区不具有优势。按照以往新城设立原则,沿海可以收对外开放、畅通贸易之利;沿路可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保障人员与货物往来;临水可形成水城交融之势,保障城市生产生活持续运行。的确,雄安新区不沿海、不沿路,又处在时有旱象的华北平原,但笔者恰恰就属于唱好派。

    首先,沿海沿路布局并不成为现代新区建设的首要考虑。这是因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新区建设的要求不同。在对外开放初期,建立外向型产业基地是时代需求,当然需要选择沿海港口。但在转型升级成为国家重点时,新区设立就不以货物贸易往来为导向,选择港口并不是必要条件。同时,建设联通雄安新区与其他城市的交通连接线、加大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资金上、技术上、能力上都不成为障碍。现在不沿路,不等于未来难行路。

    其次,水资源不成为雄安新区设立的制约因素。华北平原固然缺水,但雄安新区依托白洋淀,一池湖水可以解决雄安的生态用水;适当扩张白洋淀汇流区,并在雨季增加库容,可提高用水保障度;南水北调工程增设向雄安的输水管道,可对新区适度补水;华北夏秋之际多雨云,可人工增雨,等等。即使所有这些因素都不存在,以用水需求否定雄安新区设立的依据也不充分。新区建设的出发点是要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把部分经济社会活动由北京疏解到雄安,其用水需求也只是在华北平原地域上做了简单位移,究竟是有利于解决水的问题,还是不利于解决水的问题,一目了然。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角度,雄安处于一个以北京为顶点、以京广、京津两条轴线为两翼的扇形三角展开地带,可接受各大城市的辐射和扩散,便于和主要城市沟通、交流。尤其是,在首都以南设立雄安新区,就是要建立一个相对于北京的“反磁力中心”,明确疏解工作的头与尾、本与末,抵消北京吸引力,增加雄安新区对资源与要素的吸引力,既缓解北京大城市病,又增大雄安的经济存量,还使疏解成本不至于过高,是一个双赢的选择。雄安新区虽位于河北境内,但为党中央、国务院设定,而非河北省自定新区,政治地位相对超然。在雄安新区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会议,就既无“主场”“客场”之分,亦无“龙头”“龙尾”之争,笔者甚至以为,把京津冀协同发展协调机构放在雄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研究员、博导)

    来源:人民论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