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纪录片去年冬天在网上看过,同名电影上映时也去凑过热闹,今年端午前夕,偶然看见了这本书,索性买回来再次“温习”了一把。无论是纪录片还是电影,抑或是手中这本书作,最初欣赏的视角往往集中在对工匠精神的敬佩上。的确如此,那些深藏在故宫中的文物修复工匠们,选择了“择一事、终一生”的工作生活模式。他们本着匠人的职业操守,既对未来有信心,又对当下有耐心,通过传承、坚守、钻研、创新,追求技能的极致,打磨完美的作品,最终也成就他们一代“名匠”的职业美誉。 然而,读完这本书后,又被书中的传统师承关系所深深吸引。师徒传承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和传播传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传承着做人做事、修身立德等中华传统文化。如书中介绍,钟表修复师王津1977年师从马玉良,马玉良师从故宫博物院第一代宫廷钟表修复大师徐文璘。1952年故宫成立铜器室时,古铜张派第三代传人、当时在天桥古铜铺的赵振茂被引入故宫。古铜张及其传人进入故宫后,通过“师承制”培养了王有亮等一批掌握传统修复和复制技术的青铜器专家……其他如摹画、木器组的修复大师们,无一例外也是通过师承关系,把精湛的文物修复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荐书友:熊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