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0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同凡响的“爱氏风格”

——读《爱默生随笔全集》有感

    蒋静波

    听说过被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为“美国的孔子”和“美国文明之父”之人吗?知道尼采承认从谁那里受益匪浅吗?听说过当代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卢姆赞誉的“上帝”是哪位吗?以上,指向的是同一人:他就是美国的哲学家、思想家、演说家和文学家爱默生。 

    爱默生1803年出生于美国的一个牧师世家,8岁丧父,家境困难,14岁入读哈佛大学神学院,其间阅读了大量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毕业后被聘为教堂牧师。因他的独立自主的精神与当时基督教规范不合,后辞职从事写作。1932年游历欧洲时,结识了柯勒律治、华兹华斯、卡莱尔、惠特曼等在文学与思想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人物,成为志同道合的好友。爱默生倡导自然哲学,肯定个人尊严,是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

    爱默生随笔最打动我的是他博学的才华和深邃的思想。书中21篇随笔,涉及哲学、历史、政治、艺术、人性、自然,涵盖面之广,令人惊叹。爱默生有写日记的习惯,他从日记里产生演讲稿,又从演讲稿中整理成随笔。他的每一篇随笔,洋洋万言,正如此书的翻译蒲隆所言,它们“像密西西比河水滚滚而来,有一发不可收的磅礴气势”,边阅读,边如享受着一次酣畅淋漓的瀑布浴;它们又像一枚枚硕大的坚果,值得你一点点嚼碎,吞咽,内化于心。在随笔中,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的例子,形象地阐述他的思想、观点,可读性比纯粹的哲理书强。这样的书,宜在大段的静默时光中,一个人,一杯茶,慢慢读,细细品。

    爱默生的随笔,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格言、警句迭出,形成了独特的“爱氏风格”。随意翻开书本,在其中的《诗人》篇中摘录几句:“人只是他自己的一半,另一半是他的表现”“英雄主要去行动,圣人主要去思想,诗人主要是把愿意说并且非说不可的话写出来”“一本书贵在超验非凡,除此之外,一无可取”……他的随笔几乎由名句堆积而成,让人脑洞大开。

    作者总是从独特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他注重历史事实,以事实讲话。在《历史》一文中,他指出,“严格地讲,没有历史,只有传记”“历史的同一性都是内在的,多样性都是明显的。表面上有层出不穷的事物,核心里却只有简单明了的原因。一个人的行为何其多,但我们从中认出的却是同一种性格!”在《自助》一文中,他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否则等于零。”是呀,善良是一种智慧,而不是一味退让,真正有价值的善良,同时必须拥有勇气和力量,否则只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在爱默生的字里行间,不知不觉获得了一种智慧的力量和告诫,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

    那些文字,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蒙尘的心灵。在情绪低落时,读那些文字,可以抚慰沮丧的心情,给人以温暖和力量。读他的《友谊》,使我坚信世界上存在那么一种纯真、无瑕的友情:“我必须对朋友的成就感到骄傲,仿佛它们就是我的成就似的——而且好像是他的德行中的一种特殊性似的。他受到赞扬时我心里就热乎乎的,就像情郎听见有人赞扬他的未婚妻一样……”但他同时指出,“每个人独自一个的时候是真诚的。第二个人一插足,伪善就开始了。我们用问候,用闲话,用娱乐,用挑逗,来回避、抵挡我们同类的到来。我们把自己的思想千层百叠地掩盖,不让他知道。”这深刻的文字,几乎穷尽了人世间关于友谊的种种。

    虽然爱默生离世已130余年,但依然觉得他像一位推心置腹的朋友,或谆谆善诱的师长,用他不同凡响的文字,陪伴我们不断成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