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立群在构思木构件。 (朱军备 童诗涵 摄) |
通讯员 童诗涵 本报记者 朱军备 藻井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十分陌生。在古代它是神圣的象征,只有皇宫、佛坛等这些建筑才可以用到。戏台可能是藻井与民间唯一的联系了。螺旋娥罗顶俗称“鸡笼顶”,是藻井的一种,因状似民间饲养家鸡的竹编笼子而得名。“鸡笼顶”或许并不如其他藻井那样拥有缤纷的色彩和繁复的纹饰,但比起一般的建筑已是十分的精致和美丽了。 如今木结构建筑已然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就是在古色古香的戏台前听戏也是十分奢侈的事情。若要说会做藻井的人,那更是难得一见。 鄞州瞻岐人张立群今年54岁了,是“非遗”戏台螺旋娥罗顶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今年5月,张立群的第8个藻井在瞻岐镇小后山竣工了。站在藻井底下,抬头仰望,耀眼的金与鲜艳的红层层叠叠,交相辉映,美丽又庄重,而螺旋纹的形式更是给人以幽深渺远之感。张师傅介绍,这个螺旋娥罗顶宽6米,高4.8米,由一个个斗拱搭建而成,没有用到一根铁钉,运用的是榫卯结构。木构件上凸出的部分叫作榫,凹进的部分叫作卯,榫与卯咬合,牢固异常。他解释说,藻井之所以被称为“井”,不单单是因为它的形状宛如一口倒悬的“水井”,更是因为木构建筑极为怕火,而古人认为井宿主水,再辅以水生植物藻类,可以镇压火魔。 藻井美轮美奂,建造起来却不容易。要想盘好一个藻井,首先要做好斗拱。按设计好的图纸切割出样板,然后将木构件一个一个摆放拼接,花兰斗、小龙头、玉荷花、盖板……依次叠放,接着在连接处嵌入蝴蝶木销拼板,再用榔头敲打几下。张立群说:“做藻井犹如站在脚手架上做针线活,要分毫不差。”换而言之,木构件的尺寸必须计算得十分精确,大了抑或是小了都会影响组装,只有不偏不倚,方能得凹凸之精妙。 张立群出身于木工世家,他的手艺是跟爷爷学的。爷爷张修生是瞻岐一带有名的老木匠,手艺十分精湛。20世纪40年代,张爷爷主持建造过当地的一座大庙,影响非常大。也许是从小就耳濡目染,张立群对木料十分敏感,他深知木料的品性,或浓烈,或温和。因此,无论是大块料还是小块料,只要经他之手,总能各尽其用。 1996年,张立群被天一阁戏台顶上精美的藻井所吸引。当他得知梁祝公园的戏台正在制作藻井时,便毅然前往参加,这是他参与制作的第一个藻井。数十年的光阴匆匆而过,岁月在张立群的手上刻下了风霜,他的手艺愈发纯熟,建造的戏台螺旋娥罗顶也越来越复杂。 这些年,他不仅先后建造了塘溪镇东山钱家戏台、咸祥镇外蔡祠堂戏台、东钱湖干登庙戏台、四明山马联村三角亭等建筑的螺旋娥罗顶,而且收了几个徒弟,传授藻井技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