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堪称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是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基础。总的看,经济转型升级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带来重大机遇。从社会关注的焦点看,要把这个机遇转变成为现实,关键是要稳定制度预期。 从社会关注的焦点看,要把这个机遇转变成为现实,关键是要稳定制度预期。一方面,城乡居民的财富存量不断增长,成为中等收入群体有所扩大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如果财产权处理不好,将导致中等收入群体的波动性增大,并由此拉大贫富差距。 为此,第一,扭转实体经济的结构性失衡,稳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第二,增加农民财产收益,使部分农民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第三,提升产权保护的制度化与法治化水平,稳定中等收入群体的制度预期。 “逆全球化”是全球化周期变化的一个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指出,“逆全球化”在本质上是全球化的下行期或全球化周期性过渡的缓冲期的表现,是属于全球化周期变化的一个阶段。 经济永远摆脱不了它的周期现象,全球化也是如此。第一,深度全球化必然带来一个冲突,就是内部收益分配的恶化以及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收入分配的恶化,从而带来综合性的全球化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国家内部可以通过再分配体系进行协调,但是在民族主权国家林立的世界经济体系里面缺少一种有效的协调方式,这就难以在全球化中从根本上阻止民族主义阶段性涌起的现象。第二,在市场拓展中需要大量的公共产品,需要进行制度调整,需要基础设施和各种规则变化,这种调整的成本以往都是由先导国家承担。在先导国家技术进步强烈时,来自分工和技术进步的收益足以弥补公共品的提供成本,这时候全球化会进展得很好。但是随着分工收益和技术进步收益的衰竭,就会遇到公共品的瓶颈。最后,推动全球化最原生的动力分工本身以及技术本身也有周期性。在技术进步的上行期和下行期都会产生全球化的不同形态。 因此,全球化本身是有边界的,并不是无止境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目前,我们是否正站在全球复苏和技术进步新起点上,要看技术周期是否进入新阶段,利益分配协调是否完成,提供全球公共品机制是否得到革命性创新。 百年创新的九大变化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王通讯指出,从熊彼特谈创新至今已经100年了。100年来创新的变化,特别是最近的变化,可以归结为九大变化: 一、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是不保密的,可以招标,可以全世界找合作伙伴。二、民主式创新,就是让顾客、让用户参与创新。三、迭代式创新,即连续不断的创新。四、合作式创新。过去竞争者把对手当作敌人,自己保密,以人性恶为假设。现代社会强调团结、互助、共享、共赢,人性当中善的本质开始被重视。五、协同式创新。简单来说,协同就是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六、颠覆式创新。自己颠覆自己。七、升降维创新。360不收费,把收费维度直接降到0,打败其他收费软件,这就是降维创新。而“互联网+”就是升维创新,即加一个维度。八、生态化创新。生态化强调主体多元、封闭循环及对关键物种的重视。九、大数据创新。就是我们过去说的创新总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