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军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1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镇海

“小地方”的大国防情怀

        实习生 袁朝丹

    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赵继承 叶鹏

    人口只有20多万,面积240多平方公里,这个小地方叫镇海,但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大国防情怀。在这里,一块块大型电子屏滚动播放着国防宣传标语、军人风采照片,屏幕前不时有群众驻足观看。

    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镇海区委书记林雅莲对此深有感触:“军人的价值就要时时处处看得见,久而久之老百姓的头脑里也就会有国防意识。”

    依托海防文化打造国防观

    镇海地处甬江出海口北岸、长江三角洲南翼,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历代的海防要塞。自明中叶以来,镇海先后历经抗倭、抗英、抗法和抗日四次抵御外敌入侵的战争。一次次战争为镇海留存下“威远城”“月城”“靖远炮台”等40多处宝贵的海防历史遗迹遗物。

    让这些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的“活题材”发挥最大价值,一直是镇海历届区委区政府努力的方向。早在1997年,耗资2千多万元的镇海口海防纪念历史馆建成并开放,让国防教育在镇海这片土地上落地深根。2011年,国内首个防空战争主题公园——中国防空博览园也落地镇海,与镇海口海防纪念馆、海防遗迹共同构成了以“一馆一园三区”为龙头的国防教育基地网络。如今,每年前来国防教育基地接受教育的人员不少于120万。

    与此同时,镇海不断加强对海防文化、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的融合培育。通过对镇海革命烈士陵园、朱枫烈士纪念馆以及两院院士风采馆等一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对与镇海海防发展史密切相关的郑氏十七房进行了重建重修,镇海在不断厚植国防教育基地的内涵。

    “要确保国防教育基地不因岁月风霜而褪色、不因经济发展而变味。”镇海区区长魏祖民说,为让国防精神、现代海防观深深根植于百姓心中,镇海更是作出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一馆一园”的决定,政府出资全额保障两大国防教育基地运营。

    拥军优属故事频传佳话

    为官兵排忧解难,始终是镇海关心国防建设、加强党管武装的重要举措,并因此推动形成了“党委主管武装、政府支持武装、全社会关心武装”的浓厚氛围。

    保障部队的用水、用电、用气、军供粮优先供应;每年安排十几万元用于发放随军家属困难补助和看望现役特困家庭;切实解决驻军干部子女入学、入园问题;帮助军转干部顺利适应地方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一项项拥军优属的措施让军人军属纷纷“好评”和“点赞”。

    就业难,是许多退伍军人遇到的现实困境。为了给退伍军人搭建就业平台,去年10月老兵退役不久,镇海首次举办了退伍军人及随军家属专场招聘洽谈会,吸引31家企事业单位带着共计281个岗位,前来为退伍军人和随军家属解决就业问题。据统计,共有230多名符合招聘条件的历年退伍军人及随军家属参加了此次专场招聘会。其中,有40多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三份“套餐”让军人彰显荣耀

    一个“法定送兵日”、一份“结对协议”、一场“走访慰问”,这已在镇海形成惯例。这三份“套餐”,犹如一块闪耀的军徽,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

    每年9月3日是镇海的“法定送兵日”。这天,来自党政军的机关干部、学生、社会团体的代表都要齐聚一堂,欢送新兵入伍。设立“法定送兵日”的初衷就是要让“当兵光荣”不再流于口头。

    同时,为提升军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镇海也是诚意满满。军地在征兵调研时发现,部分农村的孩子虽然当兵愿望强烈,但作为支撑家庭生活和照顾父母的“顶梁柱”,不得不放弃当兵的念头。为解除他们的顾虑,“结对协议”应运而生。

    每年新兵入伍前,镇海会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与镇海籍官兵家庭签订一份“结对协议”。由结对单位或个人帮助战士家庭干农活、照顾老人、协调解决困难矛盾。有了这份结对协议,战士能更加安心服役了。

    第三份“套餐”就是“春节走访慰问”活动。这已成为镇海区一项长期的“暖心工程”。每年春节前,区、镇、村三级领导都要安排时间去驻地部队看看,带头走访慰问镇海籍官兵家庭,了解官兵在部队的情况,协调解决实际困难,送上党委政府的关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