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1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隔22年再任村党支部书记

“为民书记”回村后……

    本报记者  项一嵚

    奉化记者站 严世君

    通讯员   张礼兵

    听说记者要来采访,奉化区溪口镇下跸驻村党支部书记潘为民很想“躲”到村后的山里,“调子低,才能步子稳。老典型有啥好采访呢!”

    原来,他曾在1980年至1994年间担任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当时,村办企业跸驻工艺品厂与浙江省工艺品公司开展产销联营,使这里产出的珠帘成为致富“宝珠”,当时村集体收入超过了20万元。但好景不长,这家厂子在1997年向私有企业转制时,村民因“不阳光”的转制政策对村班子失去了信任,一度生气勃勃的村班子也变得四分五裂。

    去年9月,已经办起一家五金压铸厂的潘为民又回到了这个小村。22年过去了,曾经遥遥领先的下跸驻村成了如今的“后进村”,这让潘为民心里很不是滋味。溪口镇党委提出任命意见后,已是62岁的他二话不说就走马上任,带着村班子开始“二次创业”。

    把自家的厂子托管给别人,一颗心扑到了村子里。潘为民回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准村班子无精打采的“病因”。“把村民最关心的事情做好了,班子自然就有威信,我们说话办事也管用了。”他说,村干部不干事就是对老百姓犯罪。“阿拉村里已经吃了这么多年苦头,再不团结一心搞发展,吃亏最多的还是老百姓。”把互相扯皮的内耗转化成大干实事的动能,村班子挨家挨户收集村民意见。“水难喝、路难走、坟难造”是村子面临的三大问题。

    经过调查,村班子发现“水难喝”的原因一是输水管老化导致水压不足,二是部分村民用水无度。上世纪80年代,下跸驻村成了溪口镇第一个从上游小坑岙接入自来水的村子。但在以上两大因素影响下,小坑岙里的山泉水经常不够喝,不得不从附近接来口感较差的河道水。因为用水不花钱,有村民就放水养观赏鱼,日均用水量竟达3吨。“为了两条小鱼头,全村用水吃苦头。”潘为民利用村老年协会搞活动之际,对10户用水量严重超标的村民进行批评劝导。人人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后,村里只花了6.8万元就完成了自来水管道重修工程,甘甜的山泉水再也不愁不够喝。

    近30年没有重修的环村路,如今也焕然一新,再也不是坑坑洼洼的“跳舞路”。规划容量160个穴位的村公墓已建成30个,让老人们没了后顾之忧。上任不到4个月,潘为民就带着村班子解决了这三大难题,还对两座年久失修的石桥进行了桥面加宽和护栏加固。

    今年5月,潘为民以高票在村委换届选举中连任村党支部书记。班子齐心,村民信任,这让他对今后的目标更有信心。列入宁波市欠发达地区村庄整治“十大行动计划”后,下跸驻村得到了300万元补助资金。潘为民和大家商量后,决定用这笔资金把小山村建设成开门迎客的大花园。村口的大花坛要修,村后的游步道得建起来,还要开发500亩山地,种上四季“无缝衔接”的各种果树……潘为民掰着指头一件件地说着,坚定的目光转向了大山深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