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2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海瀚海,共托文化经济复兴梦

——“十四城纪行”·敦煌篇

    本报记者 金波 冯瑄 沈之蓥

    明媚的午后,29岁的任生健与妻儿玩起了游戏,一家三口的笑声在庄园里飘荡。

    任生健的庄园位于敦煌莫高镇苏家堡村,紧邻连霍高速,斜对面就是莫高窟数字影院。去年起,他放弃酒店工作,种了20多亩葡萄,办起了农家乐。“来自全国各地的自驾游客越来越多,浙B牌照的车子也时常看到。现在,农家乐一个月的收入就相当于种葡萄一年的收入,旺季马上要来了,到时候全家都会上阵。”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二字,浓缩着古代丝绸之路及汉唐中国繁荣强盛的历史。自唐代起,江浙的青瓷、茶叶、丝绸由骆驼运进瀚海戈壁,到达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从此,“水秀山清眉远长”的江南,与“长河落日圆”的西北有了文化经济的交织。

    驱车近5个小时,跨越200多公里,采访组从酒泉抵达敦煌城区。放眼望去,眼前的景色从祁连雪山变成了蔚蓝天空下的鸣沙山。绕过酒泉城标“反弹琵琶伎乐天”雕塑,“飞天”“凿井”“九色鹿”……城市里,无处不在的敦煌符号,述说着“一带一路”倡议下敦煌文化经济的持续复苏。

    千里之外,被称为“东亚文化之都”的宁波,与有“东方卢浮宫”之誉的敦煌如何共架互鉴之桥,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两地要充分利用‘丝路’红利,打造‘一带一路’陆海文化经济复兴的示范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郭爱君言简意赅。

    “一带一路”倡议发布不久,敦煌市政府就提出,要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全面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并确定了以文化旅游为首位产业、文博会展为核心产业、文化创意为主攻产业、文化培训为配套产业的四大产业支撑。

    如今,敦煌的文化旅游产值占GDP比重已超过60%,境外游客年均增长40%。每逢暑假,敦煌各大景点爆棚。敦煌市旅游局副局长贺雁鸿介绍,仅月牙湖景区一天就能迎来两三万人的客流量,去年是敦煌的“丝路旅游年”,来自浙江的自驾游客比例达20%。

    而东海之滨的宁波,正在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和丝路旅游,不少旅游企业将眼光瞄向古丝绸之路。“这是我们拓展国内丝路旅游市场的最佳时机。”宁波中青旅旅游有限公司国内中心总经理柴颖最近十分忙碌。继2015年宁波中青旅在全市率先开通至敦煌的旅游包机后,今年7月11日,宁波至甘肃张掖的“多彩张掖 梦回敦煌”包机即将启动。除了开拓西北旅游市场,宁波中青旅今年将开辟一条赴甬旅游线路,让西北人民领略江南美景。

“敦煌旅游需要加快‘走出去’。”贺雁鸿表示,宁波与敦煌完全可以将陆海文化整体打包,在拓展“一带一路”市场的同时,充分利用两地景观的差异性,互送客流,实现更多的文化和艺术交流。

在敦煌的经济发展布局中,会展经济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随着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永久落户,敦煌向西开放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去年9月,宁波云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亮相首届敦煌文博会。会上,甘肃读者传媒集团和宁波云朵结了缘。“今年‘浙朵云’有望在敦煌落地。”云朵董事长陆世栋说,他正积极准备参加即将举行的敦煌文博会。

“敦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浙江特别是宁波文创产业强,双方可以实现有效的互补和对接,通过产业化的发展,完成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敦煌浙江商会会长姜国仓表示,文创产业是浙商在敦煌投资的最有潜力领域之一。

事实上,一批浙商甬商早已成为开辟敦煌乃至西北城市文化产业市场的“先行军”。在敦煌大剧院,大型情景舞剧“丝路花语”表演现场掌声不断;在敦煌山庄,国内首部沙漠实景剧“敦煌盛典”几乎场场满座……姜国仓介绍,打造这些“丝路盛典”系列演艺节目的是一位浙商。近几年,这位浙商打造了八个“丝路盛典”系列,涉及新疆天池、吐鲁番、宁夏沙坡头等西部地区。

“我们有不少文创产品,如丝巾、挂饰等就是浙江企业设计并生产的。”在敦煌工美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霞霞向采访组展示了200多个品类的文创产品。“期待能与更多的浙江、宁波文创企业一起,将阳春白雪式的敦煌文化转变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甚至可以参与互动的文化产品。”

当四明佛画遇见莫高窟壁画,当宁波博物馆再现“反弹琵琶伎乐天”的千玉琉璃雕塑,当67岁的宁波画家陈寅的“敦煌飞天乐舞系列”画作被印成邮票……大漠中的敦煌与东海边的宁波,变得如此熟悉与亲切。未来,双方必将在共同推进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之路上,迎来真正的互融与共生。

    (相关报道见A3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