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雨岑 30多年前,淳朴的河南农民何刚,风尘仆仆地从家乡走进紫禁城的大门,将在自家院子中挖到的19件文物悉数捐赠给故宫博物院。这19件元代银器,填补了故宫博物院元代银器方面藏品的空白。6月22日,绵绵细雨中,这座拥有近600年历史的皇家宫殿,第一次举行仪式对一位普通农民的逝去表达哀思。 如果仅凭想象,我们脑海中的文物捐赠者大概非富即贵、衣食无忧。然而,何刚一生清贫,今年54岁的他意外身故在打工的高铁工地上。 正是他的选择,一批珍贵文物得以更好地保存,先人留下的遗产能够代代传承;也正是他捐赠文物的义举,让我们看到,生活中仍然有何刚这样的人——他们没有太高的学历,没有傲人的身世,没有殷实的家底,但他们心怀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朴素信念和高尚情操,值得整个社会致以敬意。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蹚过数千年历史长河的过程中,为我们留下了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然而时至今日,盗抢文物、非法交易、破坏历史遗迹的相关案件从未断绝,文物安全形势严峻。正因此,我们呼唤更多的何刚,让30多年前的义举变成今后社会公众的自觉选择。 不忘义举是对善行的弘扬,我们也需要更多像故宫这样“有情有义”的文物“捐赠接收者”。故宫专门为这位捐赠者的逝去致哀,温暖人心。何刚的“义无反顾”和故宫的“有情有义”,展现了一幅文物捐赠和保护的美丽图景。 (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