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林涛出版中华书局日期2017年4月 《顾随和他的弟子》展示了顾随先生与周汝昌、叶嘉莹、滕茂椿、刘在昭、郭预衡、史树青、吴小如七名弟子的师生情谊,让读者从一个新的视角感受顾随的精神境界。 在《顾随和叶嘉莹》一文中,作者揭示了“顾随式”的讲授魅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敏如形象地描述说:上顾先生的课,一是不肯看表,因为不想时间过得太快,大家都不愿意下课;二是忘了记笔记、记不好笔记,因为一分神就会漏听几句话。而叶嘉莹却与众不同,“每次上先生的课都是心追手写,希望能把先生所说的话,一字不漏地记载下来。”半生流离辗转,叶嘉莹一直把当年的笔记随身携带,唯恐有失。自20世纪80年代始,由顾之京教授整理的叶嘉莹的听课笔记已出版10多种! 顾随先生对弟子的传授不仅局限于讲坛,书信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在《顾随和周汝昌》一文中,作者写道:“1941年底,燕大封校,周汝昌被迫回到家乡津南咸水沽,谁知这一别,竟然成就了一部光耀现代文坛的师生版的‘两地书’。”2010年3月,一册容纳130多通书信、计有10多万字的《顾随致周汝昌书》出版,其中很多信札竟然“变成”了论学、研文、说艺的长篇论文,由此也可见顾随先生严谨的治学之风。 顾之京在该书序言中指出:顾随先生做人与作文都尊举一个“诚”字。而在《顾随和滕茂椿》一文中,作者专门撷取顾随先生《关于诗》的演讲中的片段来阐述其中的深意:“诚”有二义,一者无伪,一者专一。顾随先生强调:为学须要专心致志,而且需要马上行动!大凡为学,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说一尺不免是零,行一寸则实实在在的一寸也。 书中还有很多“顾随式”的精辟观点:如果刻意效仿他人,无异于邯郸学步,终将使本末全失;而欲求青胜于蓝,必得追本溯源,转益多师,否则,“漫说学得不像,即使像了,也只是大户人家的一个听差,饶他腆了大肚子倚在朱红的大门旁,坐在光漆的板凳上,自觉威风,明眼人看来,还不又是《水浒传》上石勇所说的‘脚底下泥’之流耶?”读到这样的文字,令人忍俊不禁。 (推荐书友:虞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