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0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包袱和雨伞

修整油纸伞的骨架。(桑金伟 摄)
单色青花中包袱。
套色印花小包袱。
大凉山彝族妇女崇尚黄油布伞。

    桑金伟           

    包袱作为实用具已经不易寻觅,但作为引申词还在继续使用,如解释为负担的“思想包袱”,相声中的“抖包袱”,演艺界常说的“偶像包袱”等。

    过去,包袱是大江南北都有、女儿出嫁必备的用具。我有幸先后见过大中小三个包袱。小包袱是慈溪横河镇彭桥村黄国飞先母留下的,80厘米见方,白色老布为底子,其上有红绿蓝棕为主色的手工印花,图案以牡丹为主、杂花等为辅,色泽鲜艳。和许多包袱一样,左下角缝有两条红色带子,用以捆系包袱。从漂亮的多重套色手工印花看,此包袱的历史不会超过80年。

    中包袱是我岳母留下的,布为长方形,长约1.3米,宽约1米,底子由浅灰黄色的两幅老布合成,其上有青花单色手工印花图案。主图案由5个团花组成,中间1个大团花是仕女相公图,耐看而美观。右上角缝有一片黑色帮贴,上面绣有精致的花鸟图案。帮贴既可增加包袱捆系力度,又能昭示包袱的正反面。帮贴角上连着平板织带。此包袱是我岳母的嫁妆,经推算年数不会少于83年。

    大包袱是我舅妈从箱底寻出的,1.3米见方,是深蓝单色平板老布,很朴素。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条缝在左下角的带子,这种蓝白相间的土织带,也是早年农家妇女的作品,现在成了稀罕物。包袱与系带的连接处,有一个用土织带编织的中国结。中国结现在很流行,可用土织带编织的很少见。这个包袱的左下角也缝有一块方形的帮贴。

    舅妈今年94岁,身体依旧健朗,她17岁结婚时,嫁妆中有大中小三个包袱,这是她母亲早早就为她准备好的。发嫁妆时,中小两包袱,与衣物一起配发,唯独大包袱包裹了1只马桶同时运抵舅舅家。

    “为什么马桶一定要用包袱包裹?”“马桶在浙东一带被称为‘子孙桶’,它是否特别重要?”“包袱包马桶的风俗我为什么从未听说过?”舅妈一时答不上来。看来需要考证的东西还不少。

    后来,中小两包袱,舅妈送给女儿做了嫁妆,大包袱一直留着自用。至今还有人上门借用,用于结婚、催生等礼品的包裹。

    据说,过去结婚有“结婚包袱”(红包袱),祭奠有“祭奠包袱”(素包袱)。新娘过门时,红包袱里放些红枣、花生、桂圆、栗子、苹果等,寓意不言而明。

    老北京人每逢清明、中元、寒衣节(旧历十月初一),要上坟烧纸、送寒衣,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亲自上坟的,就以烧包袱代之。也就是说,差人将装有冥资、冥衣的包袱送到坟前或某一处烧掉,以寄托哀思,这叫“烧包袱”。《红楼梦》第58回写道,清明时节,宝玉去瞧黛玉时,只见藕官满面泪痕地烧着纸钱。“宝玉忙问道:‘你与谁烧纸钱?快不要在这里烧。你或是为父母兄弟,你告诉我姓名,外头去叫小厮们打了包袱写上名姓去烧’……”

    与包袱常常联系在一起的是雨伞,包袱、雨伞、干粮是过去出门的三大物件。关于包袱雨伞,宁波老话常说:“天晴带伞,肚饱带饭”“落水要性命,上岸要包袱雨伞”“包袱雨伞我,件件要安全”。

    说到“包袱雨伞我”,有个笑话:有个呆呆的役差,拿着包袱、雨伞和押解文书,押着套着枷锁的和尚上路。出发前怕自己健忘丢失行李,就将所携之物编成顺口溜:“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每走一步,他就念一遍。和尚察觉役差很呆,晚餐时就把役差灌醉,还剃光了他的头发,并盗取钥匙,把枷锁套在役差脖子上,自己溜之大吉。役差醒后,查看包袱雨伞文书都在,接着摸摸脖子说:“枷锁也在。”忽然又吃惊地说:“哎呀,和尚不见了!”说着他摸了摸自己的头说:“幸好和尚还在,我却不见了。”

    过去的雨伞是油纸伞,或是油布伞,油纸伞的历史悠久、寓意丰富。油纸与“有子”音近;繁体字“伞”,是1个大的“人”加下面4个小“人”,为五子登科之意。伞骨为竹,竹报平安,又寓意节节高升。伞为圆形,寓意美满团圆。伞纸上涂的是桐油,传说桐油可以消灾、辟邪、驱鬼。古时读书人赴京赶考或做官上任,行囊里除书外,会带一把油纸伞,即“包袱伞”,又称“保福伞”,预祝路途平安、高中状元。

    油纸伞的缺点是容易被戳破。儿时我打着油纸伞上学,时常被戳出几个窟窿,为此免不了哭鼻子。在经济拮据的年代,买把伞要破费些许,那时我们做孩子的也懂得家计之不易、大人之苦楚,因此内疚得直哭。伞子破了拿到雨伞店修理,粘张毛毛纸,上面桐油一涂就补好了。只要伞骨子还硬朗,重新换上伞纸也不难。

    后来改用油布伞了,就不容易破。日前去慈溪周巷边上的姚北古玩市场寻觅,旧式的油纸伞照例没找到,倒发现了一把油布伞,要价不菲,终未买下。

    几年前去四川大凉山,看到那里的彝族妇女喜欢用黄油布伞,而且那个黄色特别艳丽。即使是贫困之家的彝族姑娘,也要趁火把节来临之前,背上竹筐、扛起锄头,到山上去采挖些中药材来换钱,然后买把黄油布伞,这是她们的一个美好心愿。我想这也算是中国雨伞文化中的一个亮点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