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1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地名:

承载光阴寄乡愁

    裘国松          

    地名,是光阴的一种载体,是乡愁的一个寄托,也是历史长河中一代代同一地域人们的集体记忆。

    今年1月,浙江省第一批认定的20个最具代表意义的“千年古镇”与“千年古村落”名单正式公布,它们在时间性、珍稀度、纪念性、亲和力、吸引力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入选最为重要的标准,就是每个镇名和村名产生的时间以及集镇和村落形成的时间,必须是1000年以上,即“双千年”标准。此前,全省有30个古镇和42个古村落入围考察名单,奉化的黄贤、鲒埼、六诏3村列入其中,可惜最终无缘第一批名单。

    或许很多人会说,我们的祖先唐宋时就来此生根落脚,历经千年。问题是千年之间,很多镇、村之名,历经多次流变,今天所呼唤的镇名、村名,不过短短数百年甚至几十载而已,故而不能达到“双千年”的标准。比如说“六诏”这一村名吧,宋代地方志上通称“陆照”;元代,附近的三石文人陈沆在《剡源九曲图记》始写到“水一曲而为六诏”;不知为何,明洪武二年的奉化行政区划里,剡源乡下辖村又复称“陆照”;只是从清代起,“六诏”村名才在地方志和文人诗文中稳定下来。坦率地说,王羲之“隐居于此,六诏不起”,是传说还是史实,尚无定论。事实上,称王羲之曾经隐居的地方,全国有好多处。

    从秦汉时期到宋代初期,我认为奉化最有代表性的村名,一个是白杜,另一个是鲒埼。这两个地名沿用多年,2001年6月之前,还是两个乡的所在地。它们不仅在时间性上具有“双千年”特征,珍稀度在宁波乃至浙江也相当突出。

    公元前222年,秦国在当今宁波市境内设置了鄞、公式、句章三县。由此,三县作为县级行政建制,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约略当今宁波东部及南部地区的鄞县,在白杜附近的城山设治所,即鄞城院。

    秦代,当今白杜附近已形成相对繁盛的聚落,那是无疑的。而“白杜”这一地名最早出现于何时呢?今人常如此写道:“《汉书·地理志》有记载,古鄞县的县治就在白杜里。”似是而非,因为书上压根没提到白杜。不过只要加一个“今”字,便既能尊重史实、又可标榜历史了——秦汉古鄞县,县治在今奉化白杜村。据民间传述和当地家谱记载,唐末白杜附近称“永丰里”,又说南宋叶姓从苏州来此定居,有一棵开白花的杜树,村由此称“白杜”。当代《奉化县地方志》初步断定“其名始见于南宋《乾道四明图经》”。而我掌握的佐证则在北宋,因为景德三年(1006年),奉化十九乡并为八乡,金溪乡辖下就出现了白杜里。这样看来,聚落形成已2000多年,地名出现至少1000年,白杜达到了“双千年”标准。

    回头再说鲒埼吧。汉代的县以下地方行政组织是乡、亭、里,所谓“积里为亭,积亭为乡”。当浙东大地的许多地方尚为荒蛮无人之境时,就设置了“鲒埼亭”。鲒埼亭正扼古鄞县南北陆上要冲,又摄象山港出海之道,地理位置十分显要。《汉书·地理志》上卷,在“会稽郡”项下对古鄞县的全部记载是:“鄞,有镇亭,有鲒埼亭。东南有天门水入海。有越天门山。莽(王莽,即新朝)曰谨。”

    汉代的亭,兼有官府的传邮效能。1996年,浙江省邮电文史专家考定“西汉鲒埼亭为浙江省最早的两个邮亭之一”。古往今来,这么一个处于海隅一角的弹丸之地,却倍受关注,实为罕有。由此看来,鲒埼是奉化流传至今最为古老的地名之一。

    时光回溯到千年之前的北宋,景德三年奉化始设两镇,其一是东部沿海的鲒埼镇,其二是西部山麓的公塘镇,它们是奉化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两个自然镇。清代史学大师全祖望,仰慕声隆百代的鲒埼亭之名,山上山下凭吊了一番,尔后承西汉风雅,索性将自己的一部文集题签《鲒埼亭集》。

    说到地名文化,我们不妨审视一下现状。一方面,胡编乱造的新地名,令有识之士直摇头;另一方面,全国各地在行政区划调整和街区、村庄规模扩张过程中,出现了随意更改古镇名、古街名、古村名的不良文化现象。为此,浙江省评定部门指出:已不使用但富有历史价值的地名,应当采取就近移用、挂牌立碑等措施加以保护;有条件时尽可能地激活它,留住这些体现中华文化“根”与“魂”的古老而美好的地名。由此,我又想到了奉化的两座高山:现称“银山岗”的赤堇山,现称“第一尖”的镇亭山。

    东汉《吴越春秋》称:越有赤堇山。元《延祐四明志》认为,鄞县以堇得名,因为其地有赤堇山,“堇”旁加“邑”为鄞。清初无锡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称:“夏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堇,草名也,加邑为鄞,读若银。”民国《鄞县通志》、当代书法家沙孟海先生的《鄞字说》,都认为此赤堇山,即鄞县赤堇乡(后并入塘溪镇)的赤堇山,俗称银山岗。1999年版《奉化市土地志》,在“大事记”第二条写道:赤堇山(今裘村镇银山岗)一带有原始部落群,后人称“堇子国”。

    是的,海拔551米的银山岗为鄞奉界山,南麓即为奉化裘村镇。近年来,银山岗山阴的鄞州区塘溪镇,以“赤堇山”“堇子国”地名文化为背景,实施了多项地方文化建设。山阳的奉化区裘村镇,同样可以有所作为。去年以来,奉化籍的著名诗人、浙江文化学者柯平先生,就以故乡“堇子国”为研究对象,创作了相关的文化散文。近期,我的一位学兄在拟定“裘村八景”,准备将银山岗以赤堇山的名义列进去。我很认同他的想法,建议用“赤堇曙光”四字表述。

    主峰海拔945米的“第一尖”,为奉化、宁海的界山,因山势挺拔,高出众山之上而得名。它在汉代称镇亭山,发源于此山的今大堰一带的溪,古称镇亭溪。《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奉化县西南百里又有镇亭山。而1908年奉化县境图上,县境南端仍标注“镇亭山”字样。

    其实,像全祖望这样寻觅乡愁、传承地名文化者,代有人在。1947年,奉化县内设区并乡,在今董李一带新生了一个“镇亭乡”。这一古意悠长的乡名,风雅而忠实地传承了这个地域2000多年的光阴与记忆。只可惜,“镇亭”乡名昙花一现,1950年起便分为董李、畈里两乡,这一带固有的历史意韵,最终还是失落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