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1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武术六十年, “套路”几何?

太极表演(市武协提供)
木兰扇表演(市武协提供)

    赵淑萍 

    60年前,在天封塔下大殿旁的三间偏屋里,几十位宁波武术名家聚集一堂,市武术协会正式成立。它和中国武术协会成立仅隔一年,是我市单项体育协会中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

    协会成立之初,宁波有数千人从事武术锻炼,武术运动在宁波开展势头良好。如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武协个人会员已逾5万人。武术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市民的身体素质不同程度得到提高。在竞技比赛中,宁波武术运动也是屡创佳绩,在一些国际和全国性的比赛中,宁波选手多次斩金获银。

    尚武宗德,健身强体,是市武协一直提倡的,而且,市武协始终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扶持对宁波武术运动有益的流派、拳种,包括外来的跆拳道、瑜伽功、柔道、空手道等,同时,挖掘、整理地方拳种,把武术文化融入地域文化研究中。

    发掘推进宁波功夫

    市武协第一届委员会主席由陈仁镐担任,副主席为陈志远和李蠡,秘书长为刘沛雄,另外还聘任了市里老武术教练及各县的老拳师为委员。现任武协主席蔡天彪当年才15岁,在第一届委员会暨教练员的合影中,他蹲在第一排,显得那么青涩。如今,他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

    蔡天彪记得,1985年前后,为普查武术家底,抢救武术遗产,他和原主席陈仁镐等人对在宁波流传的武术品种进行挖掘整理,发现大致可分为精武门、少林门、华拳门、查拳门、螳螂拳、鹰爪拳、六合门、八极拳、迷踪拳、南拳、太极拳、武当拳、形意拳、八卦拳、长拳15种,有200余套拳谱。当时,市武协就定下了方向:既要弘扬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更要探寻、推进宁波功夫。

    内家拳,昔日也称“剑术”,俗名“鹅头颈拳”。内家拳的祖师,据传是宋朝丹士张三峰(也有说是明代武当祖师张三丰),明确的传人是明代的宁波人张松溪。万历年间,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沈一贯辞官回到家乡宁波,专门去寻访张松溪的徒弟,收集了张松溪的事迹,写下一篇《博者张松溪传》。张松溪武功高强,和少林僧在月湖比武,轻轻一招就能制胜,但“为人如儒者,遇人恭谨”。张松溪的三传弟子奉化人王征南,是一代大儒黄宗羲的好友,也是其子黄百家的拳师。黄宗羲在老友去世时,写下《王征南墓志铭》,文中开门见山说道:“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内家”“外家”这两个概念首次出现,对于中国武术史来说至关重要。

    内家拳在武术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后来在宁波却一度销声匿迹。近年来,经市武协挖掘整理,发现宁波有多个内家拳流派,为扩大宁波武术遗产,专门成立了研究、传授内家拳的四明内家拳分会,之后又成立了宁波武协四明内家拳专业委员会。5年来,武协先后发掘出夏氏、僧耳僧尾及单思南和王征南等四支重要脉络。四明内家拳的这四支支脉发源于我市,传承历史悠久,从各支脉传承者提供的历史资料和实践演练看,均能生动再现内家拳的独特神韵。

    除了四明内家拳,北仑的“水浒名拳”也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拳种。水浒名拳始于宋代,盛行于明朝。当地传闻,宋江带领的梁山好汉在浙江征战方腊期间,梅山沈氏祖先曾随之习武,之后举家搬迁。其五世孙沈恭敬在红巾军麾下领兵反元,屡建战功,后辞官隐退于梅山岛里岙“耕读尚武”,世代相传。沈恭敬十一世孙沈天童曾著书《拳谱》,并在祠堂开设国术武馆,梅山水浒名拳达到鼎盛时期。2009年6月,梅山小学被确立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浒名拳传承基地。每天清晨,朝阳晨风中,学子们伸展拳脚,英姿飒爽。

    宁波的传统拳种经历代民间武术家的传承,形成了有宁波地方特色的武术体系,其中不少套路目前均已后继有人,浙东拦路拳、河姆渡伏虎刀、浙东黑虎拳、四明剑术等也颇有知名度。

    传承弘扬武术文化

    武协第一任主席陈仁镐,曾跟随霍元甲习武,精通精武门各种套路。他90岁高龄依然耳聪目明,坚持武术锻炼,并带徒习武,至95岁离世。陈仁镐一生举办了130多期武术培训班,培训学员10多万人,扶持武术协会发展,为宁波武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70多年习武生涯中,陈仁镐还获得了第5届“全国健康老人”称号。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练太极拳,能使人通体开泰,神定气闲,蔡天彪希望将这个拳种推广开来。他编著的《新编简易太极拳》一书,在继承传统太极拳架的基础上,创编了六式和十八式两种简易太极拳套路。博而归约,易学易练,让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舒展筋骨、强身健体。六式和十八式太极拳已被列入浙江省武术传统套路竞技项目。

    早年访问日本时,蔡天彪发现日本有专门的太极馆,而宁波尚没有专门的太极场地。那时,蔡天彪就有一个念想,希望能在宁波建立一个专门的场馆用来弘扬太极文化。他的这个念想得到武术协会常委、委员及太极拳爱好者的热情呼应。经过蔡天彪等太极人数年的积极奔走、共同努力,市政府、市体育局、海曙区政府、城管局给予了大力支持,2002年8月,宁波市太极馆正式建立,就在月湖景区位于三支街上的吴氏支祠内。

    太极馆建立后,太极拳爱好者有了自己的家,他们在这里习拳、较技,还培训了众多的市民。15年来,太极馆集研讨、培训、交流于一体,为宁波体育事业的发展尽力。

    不仅是太极拳,市武协下属拳社和分会的各个拳种,都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着作用。如宁波曾经举办过“祺丰杯”千人木兰拳展示大会,集体表演宁波本土创编的十式木兰拳《木兰神韵》,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千人共舞,刚柔相济,场景壮观。还有百人木兰健身扇《彩蝶纷飞》,一把把红扇衬着舞者的绿衣,如骤雨新荷,如纷飞彩蝶,美不胜收。原来,武术不仅仅是竞技,还可以这么美!这也是武术文化的魅力。

    再如散打,宁波武协散打分会10余年来坚持散打培训,普及散打运动,先后举办了“奔驰”杯、“半岛”杯、“华伟”杯和“新世纪”杯等全市性散打比赛,培养出的散打选手在全国、全省专业比赛中取得三枚金牌、四枚银牌和六枚铜牌。还举办了全国散打邀请赛,宁波散打队成绩不俗。

    打造对外交流名片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宁波武术作为民间外交的良好载体,不仅增进了中外民众的友好往来,还大大提升了宁波城市的知名度,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1995年,日本长冈京代表团来宁波访问,宁波市武术协会参与接待。蔡天彪向日本友人讲解二十四式太极拳用功的方法,他对拳理的精妙诠释令对方茅塞顿开,无奈时间紧促,意犹未尽。于是在1997年3月,蔡天彪应日本京都府长冈京市长的邀请,第一次到日本讲学。白天,他和日本友人切磋太极拳招式。晚上,一起观看萤火虫。“萤”光闪闪,大家说着太极精要,心里也豁然开朗。京都府太极拳会长庄治郎还用日本的空手道和蔡天彪的太极拳切磋,蔡天彪“随曲就伸,以柔克刚”,点到为止。最终,庄治郎对中国太极心生敬畏,口服心服,两人还保持了较好的友谊。其后,宁波武术界与日本武术界交往频繁。

    这些年来,宁波武协会员到东南亚、欧美各国交流访问,弘扬中华武术,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2009年正月,他们造访澳大利亚,恰逢中国驻澳大使馆对外开放日,他们表演了剑和拳,赢得如雷掌声。2013年,去友好城市韩国大邱的经历更是记忆犹新,在公园里,双方肃装敛容,说是表演,却暗存较量之心。当时大雨滂沱,有个叫鲍奔的宁波运动员,在演练南拳时,一个鲤鱼打挺,顿时水花四溅,博得了满堂喝彩。受到激励,平时特爱干净的韩国运动员也不在乎水啊泥啊的了,纷纷效仿这个动作。

    宁波武术代表队还参加了法国第五届武术功夫节,成绩名列前茅,获得“最佳运动队”称号。比赛结束后,作为竞争对手的其他国家武术队,纷纷前来请教。

    武术起源于民间,普及于民间,武术工作的落脚点最终在于推进群众性的习武活动,达到强身健体、弘扬武术文化的目的。近年来,市武协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武术培训,以推进全民习武热潮。各级协会还举办武术进学校、进社区、进部队、进机关活动,以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比赛吸引众多武术爱好者。武术名家蔡鸿祥、海灯法师、傅钟文、顾留馨等都曾来宁波传教国家规定套路,他们精湛的武术技艺和精辟的武学理论,给宁波武术爱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20世纪90年代起,协会联合企业组建了宁波大红鹰武术队,在历次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成绩骄人。在厦门举行的全国武术锦标赛中,大红鹰武术队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创造了我市单项体育协会组队参加全国锦标赛的最好成绩。

    协会成员中还涌现了一批国家一级、二级武术裁判员,其中陈仁镐多次担任省武术比赛副总裁判长和单项比赛裁判长,还在全国武术锦标赛中担任传统套路裁判长。蔡天彪多次担任省武术比赛副总裁判。宁波武术界还出现了不少体育达人,“功夫奶奶”严春芳就是其中的一位。年过古稀坚持习武的她,在3个不同地点带徒弟,手下有30多人在练习螳螂拳、五路查拳、七星棍等武术套路。

    一路走来,有汗水,有欢笑,有担当。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宁波武术事业已经走上一条良性循环、规范高效的发展道路。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