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1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如微草 坚如磐石

——游宁波保国寺有感

    毛芦芦

    暌违它已好些年了,凤眼莲。

    没想到会在这千年古刹的放生池里见到它。

    近一个月来,江南地区几乎都在下雨,每一条江河每一处湖泊每一个库塘,早已水满为患。浑黄的水流,在大地上四处冲撞,恣意蔓延,整个浙江,差不多变成了一个大泽国。可是,宁波保国寺中这个长方形的小池,在哗哗大雨的敲击下,水依然一片澄碧,而且清浅。

    据导游介绍,这池里的水,无论旱季雨季,常年都保持着同一的高度,常年也一样的清澈、洁净。

    我举起雨伞,冲出身后那座神奇的大殿,来到小池的栏杆边,想细细观察一下这个不甚起眼的小池,结果,我一眼就看到了它——凤眼莲。

    其实,它远远地缩在池子的另一端呢!

    其实,它只占了小池不到五分之一的面积呢!

    其实,它还那么幼弱,还远远未到花开的季节呢!

    可是,它却以它那沉郁又鲜亮的绿色,以它那微小却高挺的身姿,一下子嵌入了我的心坎。

    我万万没想到,作为寺院博物馆而存在的这座一千多年的保国寺,居然还会养着这样卑微的小草。凤眼莲,唤这个我所喜爱的学名,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它是一种什么草,但我要是叫它的土名水浮莲或水葫芦,大家一定马上就都认出它了。

    小时候,这是我村边池塘里养在水上的一种猪草,它是给猪吃的饲料啊!

    是,就是这样一种草,却被郑重地养在了这个神奇的放生池里,下面游着一群欢快的红鲤鱼,无论大雨怎样冲刷着它,它也一样的恬静和怡然。

    就跟它身边的那座建于1013年的大雄宝殿一样。

    这座建于北宋祥符六年的古殿,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整个大厅,都由木头嵌成,没用一根铁钉,却历经一千零四年的风霜雨雪而依然坚固如昔。它那镂空高旋的三个藻井,它那复杂巧妙的斗拱结构,它那虚实结合的瓜棱柱子,它那微微倾侧的月梁形状,既有唐代遗风,又具有鲜明的宋代建筑的特点。

    这座一千零四岁的大雄宝殿,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的木头既没腐烂、也没虫蛀的痕迹,甚至没有蜘蛛在此结网,没有鸟雀在此筑巢。

    它的木料是采自台湾地区的黄桧木,可是,一千年过去,桧木早已飘散了它的芳香。它那榫头套榫头的屋梁之间,有很多空隙,据说有风时时在做对流。可是,这两个理由,难道就是虫蚁、鸟雀和蜘蛛敬畏它远离它的原因吗?

    据说,它在解放初期,差不多已经完全荒芜了,是三个来这里避雨的大学生发现了它,最后,由他们的教授来发掘了它的价值。在此之前,这里做过山民的柴草房,做过日寇的马房,当然,也做过很多和尚的禅房。不过,无论是禅师是普通百姓还是强盗,最后都完好地把这座神奇的木头大殿留给了时间,留给了遗忘之神。

    它就像一棵树一株草那样,被世界遗忘在这灵山的半山腰,直到有一天,它迎来了三个大学生好奇的注视,迎来了建筑学者对它的仔细打量、潜心研究,它才慢慢开放成了我们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当初,建筑它的人,其实就是山下的一些草民,是由黄十一娘和她的乡亲们共同集资建造的,按北宋的建筑用料规格,这种由草民自发建筑的寺庙,只能用五号料和七号料——几乎是用料规格的最低档次了。可是,那些草民们,却用那些并不粗壮的木头,用自己的智慧,造出了这样的建筑瑰宝。

    一千多年来,也许,也正是由于它的草根性,才让它躲在这大山谷里,隐逸了这么久吧?

    生如微草,生命力却如此坚韧。

    这正是它最令我惊叹和感动的地方。虽然最初在这里建房筑殿的也是汉代的皇孙贵胄,但是自汉至宋,这座保国寺,几度兴毁,早已被命运之手交于平民之手。也正是因为它沦落到平民之手,成了一些山里人自己凑钱盖起来的佛堂,它才得以默默保存在这山野的草木丛中,跟草木一样.......

    所以,今天的保国寺,才会在这放生池里,养上一片很难登大雅之堂的凤眼莲吧?

    这也正体现了这座寺庙的最高智慧。

    从山门进来,自天王殿,到大雄宝殿,到观音堂,再到藏经楼,我们每往前多觐见一座殿堂,地势就抬高一截。从这殿的后门,到那殿的前门,都必须爬好几级高高的台阶才能上去。而当我们拾级而上的时候,我们抬头所见的,首先都是那些在雨中苍翠得几乎要跌出一条绿瀑来的草木。

    我们抬头,看樟,看桂,看柏,看青藤、看小草,看苔藓,我们看到的,都是山野里无限的绿,还有那些袅袅娜娜的雾气。而在这些草木之间、雨岚烟霞之间,才是一进进的殿宇......

    它们就这样把自己大隐在草木之间,才让我今天有机会与那几株凤眼莲相遇啊!

    ……

    离开它的时候,雨小多了,我的心也清明多了。

    临上车时,当我回首,我没有看到放生池里的那些凤眼莲。当然,它们被层层的殿宇藏在怀里,我当然已经看不见它们了。但我看到了那些屋背上的小草——瓦楞草。

    啊,在保国寺,那些最不起眼的微草,居然在瓦背上,长得那么翠绿那么热闹那么活泼!

    谁说,微草不能成为壮观的风景,成就神奇的风景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