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整治后的东钱湖镇容镇貌。(朱军备 摄) |
|
历经沧桑的莫枝堰。 |
历史上,东钱湖畔曾产生两个“市”:湖南岸的“韩岭市”;湖北岸的“堰头市”,也就是莫枝堰。 近日,记者来到莫枝村,穿行于老街、老屋和青山绿水之间,一探这个位于东钱湖畔的集镇——莫枝的昔日辉煌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报记者 朱军备 东钱湖报道组 祁 珊 翁芳频 莫枝村,莫枝镇,东钱湖镇 从国道钱湖段进入莫枝,走过沿河的街区,在三角地转向东南,河两旁是挤挤挨挨的店铺,东面这边叫东街,河对面叫西街,中间还有一段叫中街。临湖处,绿树林立,莫枝堰就静卧在那里,用来给船过坝的铁轨已发锈。 据《鄞县志》载:“东钱湖圈山成湖,大腹细颈,工程不甚繁复,自唐开筑,经历代修缮完备,基本形成7堰11塘4闸1斗门格局。”这样说来,东钱湖从唐朝开始修筑堤堰,但莫枝堰可能兴建于宋朝。 相传北宋时,王安石治理东钱湖时,他带领当地百姓重修堰坝,加固堤岸,完工时正是日暮时分,众人请县令为这个大堰起个名,王县令看着西边夕阳挂在树枝上,正是“暮至”时分,于是就沉吟着说,“这个堰坝就叫暮枝吧。”后人渐渐省略了“暮”字下面的“日”,变成莫枝了,当地人称这一带为“莫枝堰”。 堰一般是水利设施,东钱湖的堰面砌成人字屋脊形,既可以拦水又方便通船。湖堰旁均有调节湖水的闸门。湖堰平时堵湖水通船只,遇到了洪水则溢洪泄水。堰顶有两种:一种是车堰,堰身较窄,顶上装置船坝,两旁设有辘轳,由人工运转拽船过坝;另一种是磨堰,堰身较阔,上下游斜坡平缓,小船过堰,用人力在船头船尾,反复交错移动磨盘而上。 莫枝有东、西两堰,东堰最著名。东堰原为泥坝,在水岸上装置一个木制的转筒,用绳索维系船只,用人力推转过坝。史载:“清道光十五年,乡人郑世洽重修。”20世纪60年代,东堰改建为人工控制的电动车坝,最大承载能力达15吨,可以同时过坝3吨位船只两艘。后东堰又改建为电动控制车坝。 想当年,公路未通之前,这里是鄞东南商旅的黄金水道。源源不断的海鲜水产从象山港上岸,过咸祥古镇,穿韩岭老街,连同东钱湖的湖鲜山货,汇集于莫枝,然后,浩浩荡荡向宁波输送。船帆林立,万商汇集,各种店铺开张,莫枝街也兴旺起来了。 以堰为名的村——莫枝村,背山沿湖,呈S型。村党支部书记王丽君说,作为临湖的又在镇区的村,莫枝村已被定为保留村,不再大拆大建了。全村有1147人,5个村民小组。近年进行了生活污水处理、村庄环境整治。最近,还计划在湖边修建休闲亭、改建旅游公厕。 1950年置莫枝镇,1958年改公社,1964年置东钱湖镇,1992年高钱、韩岭、下水三乡并入。而作为一个镇,东钱湖镇区有红林、红舒、殷湾等村组成,青山、庙弄等村已拆迁。如今的东钱湖镇,成为文化、商贸、经济集中的临湖老镇。 打造湖山画境·文旅小镇 近年来,东钱湖管委会对老镇进行改造提升,去年起启动小镇环境整治工程。 整治规划提出,以“湖山画境·文旅小镇”为目标,按照“三整治”“五研究”的整治策略,搭建两心T轴三片整治结构。规划在西至天池路,北至鄞县大道,东至白石仙枰山,南至殷湾-莫枝古村,总面积约3.16平方公里建成区内,以鄞县大道(天池路口-环湖北路口)和莫枝北路(鄞县大道路口-莫枝-殷湾村)构成的T字形城市轴线为核心,打造浙东特色滨湖小镇。 谋划项目突出特色。按照“一加强三整治”框架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工作要求,建立东钱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库,围绕门户干道、莫枝老街、沿山干河、滨水节点、殷湾古村等特色提升,谋划项目44个,其中治理项目17个,建设项目27个,总投资约8.7亿元。 目前,三角地整治工程等13个项目已竣工交付,鄞县大道改建工程等1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钱湖西路、莫枝老街(西街)等整治区块正在稳步推进棚户区(危旧房)征收,已完成投资约3亿元。 “上半年进行了环境集中整治,下半年将加大文旅产业培育力度。”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着眼于美丽乡愁,启动殷湾-莫枝古村精品特色村建设,深入挖掘传统资源,修缮并活化历史文化建筑,打造具有江南水乡韵味、浙东民俗风情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