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经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8月0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钱斌华:

深化供给侧改革 撬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新动能持续发力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政学博士后、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处长 钱斌华

    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增速较快,新的工业发展动能持续发力,大项目大平台作用发挥明显。这与我市坚定不移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密切相关。

    从数据来看,上半年的工业经济亮点纷呈。一是新兴产业不断壮大。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3.8%、11.0%、12.8%。

    二是科技投入的拉动效应不断显现。今年前5个月,我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同比增长21.9%,购置技术成果费用同比增长37.1%;授权专利1.3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2403件。

    三是新产品产值的贡献度不断提高。上半年我市实现新产品产值2446.9亿元,同比增长18.1%;新产品产值率31.2%,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三大机遇不可错失

    当前,宁波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三大机遇。一是科技产业全球化的机遇。科技产业全球化浪潮下,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材制造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应用、新产业不断涌现,催生出一批新的增长点。宁波如能抓住此次机遇,趁势而上,或将在全球化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掌握话语权。

    二是制造强国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振兴实体经济。宁波作为长三角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我省的工业强市,必须勇于担当,在振兴制造业的进程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在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中有所作为。

    三是先行先试的机遇。我市是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与其他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相比,宁波已抢得先机。宁波应抓住先行先试的机遇,奋发有为,善作善成,引领制造业发展,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再攀高峰。

    重点处理好三对关系

    下一步,我市需要以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大试点为支点,撬动工业经济加速发展,为全年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不懈努力。在此过程中,宁波应重点处理好三对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新兴”与“传统”的关系。一方面,宁波要在智能经济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做优做强,瞄准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引领产业和石墨烯等细分行业,培育一批行业骨干、“单项冠军”,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极。另一方面,宁波要聚焦传统产业提升,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传统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石化产业绿色化、服装产业时尚化、家电产业智能化和消费品品质化进程;针对服装、文具、家电等优势产业,宁波应推广个性化定制以及网络化协同制造,实现传统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跨界融合。

    二是要处理好“重点”与“普遍”的关系。宁波应围绕“3511”产业,尤其是8大细分产业,谋划一批大项目、大平台,打造一批重点企业、特色园区和优势产业,研发并掌握一批先进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打响宁波制造品牌,引导企业增品种、强品质、创品牌,走以质取胜的道路,提升宁波制造“高、精、尖”的整体形象。与此同时,宁波要结合 “双创”基地城市示范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 抓好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市场创业活力倍增等任务,提升小微企业的创业创新能力,形成“龙头引领、重点带动、小微集聚”,点线面结合、全面发展的工业经济良好格局。

    三是要处理好“单点”与“集群”的关系。宁波应放眼长三角城市群和宁波都市圈建设,跳出窠臼,按照产业集聚与专业化发展的合作思路,实现宁波工业经济的单点发展与长三角城市群工业链之间的联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制造业合作示范区。比如:可充分发挥宁波和台州各自的制造优势,在智能经济、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及新能源汽车领域进一步合作,合力共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化工产业方面,可加强我市石化上游原材料提取和绍兴、嘉兴石化下游精细化工生产(纺织面料)的合作;海工装备行业方面,可加强我市与舟山的合作,争取在石化成套设备、港口机械设备以及自升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深水水下采收系统等领域取得突破。

    同时,宁波要充分借力大数据,通过数据共享,优化统计方法,增强我市工业经济的监测预测,为相关部门分析研判提供参考,助力工业政策实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