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记 “南京南站猥亵儿童”一事余波未平。在被爆料后,当地警方介入调查,并查实猥亵女童的是她的哥哥,而女童是这个家庭的养女。无独有偶,8月16日,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官方微博@平安沙坪坝发布关于“网传重庆某医院发生男子猥亵女童”事件的调查情况:男子杜某系女童姑父,对猥亵女童的行为供认不讳,杜某已被重庆警方刑事拘留(8月16日澎湃新闻)。 未成年人眼里,亲人是最亲近、最值得信赖的人。在被曝光的两起事件中,不管是“哥哥”还是“姑父”,都是被伤害女童的亲人。这些最亲近人的行为,却成为她们童年记忆里挥之不去的噩梦。“女童保护”公益组织连续四年发布的全国性侵儿童调查数据显示,在公开报道的案例中,熟人作案的就有300多起,占总案件数量的近七成。其中,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老师(含辅导班等)27.33%、邻里24.33%、亲戚(含父母的朋友)12%、家庭成员10%(8月16日《扬子晚报》)。 对未成年人进行伤害,熟人作案、家人作案往往具有隐蔽性与便捷性。也因为此,法律加重了对家人强奸行为、猥亵行为的处罚。《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第二十五条规定:与未成年人有共同家庭生活关系的人员对未成年人实施强奸、猥亵犯罪的,更要依法从严惩处。具体到“南京南站猥亵儿童”一事,如何对涉嫌猥亵的“哥哥”进行惩戒,是否会剥夺纵容猥亵的监护人的监护权,这些问题,终将会有结果;而“网传重庆某医院发生男子猥亵女童”事件中,等待那位姑父的,相信也是严厉的惩戒。 必须看到,两起事件的曝光,有很大的偶然性——“哥哥”和“姑父”,都是在公共场合明目张胆地实施猥亵,被网友抓拍现行,相关部门“按图索骥”及时跟进。而从他们的作案手法看,显属“惯犯”无疑。事情的残酷性也正在于此:如果这些熟人是在其他私密或隐蔽的空间作案,家庭成员或熟人圈子之外的人往往很难发现,嫌疑人也就无法被惩戒。更可怕的是,未成年人被熟人猥亵、性侵,往往具有连续性。如果一直没有被发现,那么,未成年人被持续伤害的可能性很大。 从报道中可知,许多曾经受过侵害的儿童,给“女童保护”公益组织发去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在这些带伤的文字里,志愿者们可以大概描述这一群体的经历:很容易罹患焦虑、抑郁;长期严重、持续、重复的侵害,可能会令其病情加重,并伴有人格改变,特别是女童。 让未成年人远离“熟人伤害”,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始终做好孩子的“守护神”。与此同时,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应明明白白认认真真地教育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要切实营造一个让所有受害孩子、受害家长敢于发声、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