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 收 广州最严养犬管理执法整治专项行动13日启动。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犬只登记率不足50%。此次行动加大了巡查力度,对查到的无牌无证犬只记录在案,对拒不在规定期限内登记或续期的,没收犬只并处罚款(8月17日《羊城晚报》)。 养犬给人们带来精神慰藉和家庭温馨,成为不少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部分养犬人不遵守城市养犬规定,引发了不少邻里矛盾,破坏了社区生活环境。据披露,广州平均每天约200人被犬只咬伤。因此,这次专项整治很有必要。 根据报道,这次是“最严”整治。所谓“最严”,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超期不上牌,犬只或被没收;遛狗不牵绳,先警告后处罚。养犬不登记、不续期、携犬外出不牵犬绳、饲养危险犬和禁养犬等违规行为被列为重点整治对象,同时加大巡查力度,即主动去发现问题,值得肯定。 “最严”整治开始后,当地一些市民纷纷为爱犬申请上牌,养犬登记率明显上升,这表明整治已经有所收获。随着整治行动推进,尤其是部分违规行为被罚,相信更多市民会主动为爱犬登记,部分市民文明养犬意识也会因此提升,养犬行为引发的警情也会下降。 不过,任何专项整治行动都有一个期限,一旦行动结束,某些养犬违规行为会不会反弹,这是让人担忧的。因为整治结束后,巡查力度很可能随之减弱,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也可能不像整治时那么严,部分养犬人有可能不再重视养犬规定和文明意识。 过去多年,很多地方很多领域出现过“最严”整治行动,在整治期间效果确实不错,甚至整治结束后,良好局面还会保持一段时间。但随着整治风暴远去,某些违规问题往往会重新抬头,甚至可能出现一些规避监管的新问题,让之前的整治效果打了折扣。 任何治理,发起一场整治行动比较容易,整治期间取得明显效果也比较容易。但“最严”总有结束的一天,整治结束后还能否保持应有的监管力度,对城市管理者是一大考验,这需要制度、监督、投入等支撑。 养犬“顽疾”在很多城市存在。广州“最严”整治专项行动的决心、力度和初步效果我们已经看到,也值得其他城市借鉴。但长效治理怎么做,目前不得而知。可能有人会说,长效治理就是落实《广州市养犬管理条例》。但问题显然不是这么简单,相关制度是否完善、体制机制是否理顺、治理体系是否健全等,都值得深思。 众所周知,养犬问题主要发生在居民小区,而很多居民小区主要依靠自治,监管部门多在社区之外活动。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有效治理养犬问题,既需要监管部门的触角主动深入社区,也需要与社区管理机构建立犬只管理协作机制。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养犬问题在“最严”整治后出现反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