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8月2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方性写作的意义及其超越

    方向明

    一条无名的小路,是祖父在杂草丛生中硬生生辟出来的羊肠小道,父亲的童年是踩着这条泥路度过的。等我学步时,父亲撑木船从长岐山运来石板,我童年的游戏从此就在这条石板路上上演。而今,小路早已淹没在一条通向遥远的宽阔柏油马路的腹下,然而在写作者孙文辉心里,承载了几辈人生命历程的这条小路弥足珍贵——小路和草舍一起成为祖父“海地”立脚的第一件杰作,也是当年父亲打弹珠、我“踢房子”的所在。这里有一家几辈人的生命记忆。

    有人将这类带着强烈个人体验、地方印记的写作称为“地方性书写”。

    我曾与一位热衷于拍人文纪实片的艺术博士有过一场畅快的交谈。那晚,我谈的多是我周围写作者的文字成果。逐花而居、养蜂为生的歌者老沈用诗句重构了一段人生;小女人巧慧以诗为刀剖析自身和普遍的人性,“光头”金波则以带着东北味的语言和故事传达一种深思熟虑过的想法;看似沉默的布依族人德根、开口渭河腔的张寒则“坐南望北”,乡愁悠长而绵密……听到这里,博士提出了“地方性书写”的概念,并称有意以此为主题,来慈溪拍一部“纪实片”。

    文学的地方性与世界性,是个困扰我多年的老问题。

    身处海边一隅,我们的写作有没有意义?有没有出息?

    哲人告诉我:世界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只有填充进地域性文化的细节,才会具备肉身和人格,才会有灵魂,变得真实可靠,触手可及。那些独特的、充满个性色彩的生活,被作家诉诸文字,文学就彰显出非凡的力量。世界的丰富性就在于它的差异性,文学更是如此。差异性表现最充分的就是地方性文学。一部文学史就是差异性——同一性——差异性循环往复的历史。

    说到这里,我顿然发现了“我们”写作的意义。是啊,文学史上任何一部伟大作品都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从土地上长出来的。我们应当知道,这片土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区别于他者的特殊细节。立足于自己的土地,写出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保证其陌生化和独树一帜,从地域文化出发,获得重要的思想启示,发现人生真理,这才是我们要走的路。

    博士还说: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地方性内容的书写,是21世纪文学最重要的方法论。陌生化是文学艺术最重要的特质,它的大部分来源就是地域文化。当前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地文化差异性越来越小,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但对于文学,这未必是一件好事。现代化就是标准化。文学描写越来越雷同,越来越乏味。面对全球化趋势,地域文化与文学写作的关系,应该引起人们更多的思考。比如如何处理方言写作和普通话写作,少数民族写作和汉族写作,边疆写作与首都写作,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亚非拉中东拉美写作与欧洲北美写作,等等。

    反观国内的文学版图,我称之为“边地”的写作令人兴奋。无论新疆的刘亮程,云南的雷平阳,还是关于西藏的文学书写,抑或吉狄马加的彝族史诗、阿来的藏地小说、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都令人眼前一亮,这或许便是一种“陌生化”效应吧。

    不必为身处地图上找不见的小地方而自惭形秽,不要为远离文化中心而妄自菲薄,地方性才是我们的本钱。我们身处的三北,就是苏童的香椿树街,就是莫言的高密东北乡,就是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

    当然,如何从现实到艺术,如何把真实的故乡改造成心造的故乡,这考验作家的本事。作家的才华、知识系统、思想境界和情怀,决定了他的写作能够走多远。对于地域写作者来说,写好故乡那一片山水那一方风俗并不难,难的是怎样赋予这个原乡一种普遍性,获得一种超越性。福克纳和莫言虽然立足于“邮票般大小”的故土,但是他们的作品建立在宽广、深厚的底蕴上,他们恰当地平衡了区域性和共同性的关系,并试图通过区域性的场景和人物折射出普遍真理,阐发对人性的诠释和拷问。地域文化的文学写作,不是为了封闭和躲藏,是为了敞开。地方性的书写,不是为了自我张扬,不是自言自语,也不是自身委屈的浅表诉说。开阔眼界,提升自身的文学理解力,让地方性文学写作具备更宽阔的视野,揭示出普遍而深刻的人类命运,这才是我们的追求。

    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说过类似的话:“一个作家站在这块土地上的时候,他的目光应该穿越这个国家的界碑,去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思考整个人类应当思考的那些问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