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应有世界担当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许嘉璐教授在《求是》刊文指出:近些年来,有预见性的民族与国家以及美欧的一批智者直称美国鼓吹、构建的是“文化帝国主义”,而遍及全球的对于本土或民族文化传统的怀念与回归,就是对“美国化”的抗拒。
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的血火锤炼,对于关注、认识和挽救人类于泥淖这一历史性任务,有着实实在在的自信,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尽力:1、清除西方的有害激素。百余年来西学东侵的不良“营养”,已沉淀在教育、学术、商业、科技、家庭等领域。这些“杂质”已经阻碍了西方自身的正常发展和变革,也在阻碍着我们各项事业的进步。当然,我们永远不会拒绝学习他者之长。2、筛去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糟粕。3、解决当今学者与现实、大众、教育系统脱节的问题。4、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伟大工程。5、“关注当下,关注世界,关注未来”,抛弃学术“价值中立”的思维,以专业资源解剖世界格局中的种种真相与幻象、真理与荒谬,共同推动世界格局之巨变。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法治政府建设之路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席教授姜明安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成效,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法治政府建设的道路。我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政府一切行为从人民利益出发。其二,坚持权力控制和程序制约,把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本届政府始终大力推进的一件大事就是建立“三张清单”,即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通过清单明明白白地向人民群众宣示:政府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应该和不能做什么,并以此确定“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权职责依法为”的原则。其三,坚持严格执法,追求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统一。法治的第一要义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二要义是所依所执之法是良法,执法者坚持善治,即理性执法、文明执法。第一要义是形式法治的要求,第二要义是实质法治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特别强调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统一。其四,坚持法治思维,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经济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国际管理学教授彼得·威廉姆森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上调0.1和0.2个百分点至6.7%和6.4%,这是该机构今年第三次上调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预期。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是其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因此他对中国经济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并不感到意外。
中国目前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改革要求精简行政流程、优化公共服务和进行税收改革,要求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效率。这些举措已经开始在中国实施,并取得了不错效果。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近期对中国的结构性改革表示赞赏,认为中国通过提高生产力和就业率来促进经济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至关重要。中国经济未来要在世界经济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有两件事需要做:首先,继续聚焦国内经济发展,通过不断提高生产率和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消费进一步增长;第二,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提高生产率,开展设计、创新等高附加值活动,大力发展机器人、人工智能、互联网及移动技术等新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