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思与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14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集思汇智建言献策 助力名城名都建设

——“实施六化协同,建设名城名都”理论研讨会综述

甬城新貌(周维强 摄)

李磊明 潘志同

    日前,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党校、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社科院联合举办的“实施六化协同,建设名城名都”理论研讨会在市委党校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108篇,最终确定获奖论文49篇。与会专家学习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深入总结我市在“实施六化协同、建设名城名都”过程中的优势经验,分析问题短板,提出了不少对策建议, 助力名城名都建设,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一、深入研究“双圈经济”与“湾区经济”,探索建设国际港口名城路径方略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冯路认为,宁波建设国际港口名城具有四大优势:有国内一流的港口和港航服务能力基础、历史悠久的港城互动人文积淀、国内居前的港城互动产业和市场实力、鼓舞人心的港城互动战略成效的有利条件,但与世界级港口和服务体系、世界级市场和市场体系、全球化经济和人文影响力、全球化知名度和美誉度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要从更高起点、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谋划港城协同,落实从港城互动到港城联动,再到港口经济圈和宁波都市圈“双圈”联动的重大战略跨越。要把握好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落地的重要机遇,与自身“一圈三中心”建设形成战略联动,坚持以“港产城人”深度融合的路径创新为核心,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区域合作,促进两者在空间拓展、功能提升、产业转型、社会融合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实施一批具有引领示范意义与核心支撑意义的大平台、大项目,实施联动建设世界级港航服务总部基地、世界级资源配置市场、亚太国际开放门户、重港重商重文的全球城市形象、发展新空间等重点领域的“五维”推进路径。

    余姚市委党校沈玲玲以增长极理论为视角,分析了“湾区发展”对宁波打造港口经济圈、创建国际港口名城的作用机理,提出要以湾区作为增长极,推进宁波建设国际港口名城。要发挥最大的海洋港口资源优势,让湾区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一是突出湾区经济核心区功能,加强区域协同和港城联动,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名城。统筹湾区规划,加强区域协同和港城联动;打造湾区高端平台,发挥经济辐射作用。二是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国际港口交流,提升港口国际化水平,建设开放型国际港口名城。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三是汇聚人文要素,优化湾区空间布局,建设生态型国际港口名城。借力“东亚文化之都”,推进湾区“文化+”。同时,重视海洋环境保护,优化湾区生态空间布局。

    市委政研室何兴法从港城互动理论出发,考量港城互动关系演进的一般规律及城市功能形态变迁,以深圳、汉堡、休斯敦、釜山四个国际港口名城为例,提出了宁波打造国际港口名城的目标定位和建设路径。宁波中长期发展的目标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城市、中国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具有国际影响的制造业强市和智能经济发展示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化创业城市、全国生态宜居文明品质城市。为此,一是要以港口功能转型和对外开放升级为路径,打造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城市。二是要以中心城极核化和都市圈同城化为路径,争创国家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三是要以培育新经济和产业智能化为路径,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制造业强市和智能经济发展示范城市。四是要以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和优化人才生态为路径,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化创业城市。五是要以提升人居品质和市民文明素质为路径,打造全国生态宜居文明品质城市。

    二、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打造东方文明之都名声品质

    “家训”作为家风文化的载体,包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乃至治国平天下的重要载体和精神资源。市委党校施亚波通过对月湖区域名门望族的家训家风文化的梳理解读,挖掘了地域家风家训文化的当代价值:一是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有利于当前月湖区域的历史街区文化建设。要结合该地区的家风家训文化,展示古人的传统优秀家训文化遗产,阐扬代际传承的家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正能量,为当下的家风建设提供“历史智慧”,进一步推进宁波东方文明之都的建设。

    余姚市委党校陆银辉以余姚市为例,探寻东方文明之都视域下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价值,认为其实现了从空间的聚合到精神的融合。一要注重思想内涵传承,才能发挥价值引导力。二要注重功能布局特色,才能激发文化生命力。三要注重分类推进服务,才能增添活动吸引力。四要注重典型示范品牌,才能增强标杆号召力。五要注重指导扶持管理,才能确保运作执行力。

    鄞州区委党校李锋从宁波“工匠精神”与本土文化融合研究入手,结合宁波的古代“匠艺”输出、方太厨具的“大道与匠心”实践、古代建筑中的“匠艺创新”三个案例,提出从本土文化氛围与“工匠精神”的主体融合、本土文化植入与“工匠精神”的理性启蒙、本土产业的文化包容与“工匠精神”的“匠艺创作”的有机融合三个维度,实现工匠精神与区域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工匠精神与区域特色产业文化融合,让工匠精神成为主体自觉的文化实践,重塑城市的时代品质。

    市委党校张雅静认为,阅读文化是宁波传承文明的遗传密码,也是宁波建设文明之都不可或缺的利器。当下阅读文化建设要坚持全民性、多元性、日常性、提升性等原则,坚持主流文化为主导,实施重点出版工程,打造更多的阅读精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全民共享阅读文化资源;建立阅读活动长效机制,力争把全民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三、深入实施“六化协同”,全面推进“十个一流”建设

    市委政法委汤建华以我市乡镇(街道)治理体系创新为例,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创新基层治理等背景、内容和意义作了概括梳理,系统阐明了我市创新“枫桥经验”的最新做法和成效优势,围绕“职能定位、面上覆盖、纵向体系、效能提升、人员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从定位上,将基层治理作为平安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抓手。从横向上,打造更加精细化、集约化的“一张网”体系。从纵向上,完善基层治理工作的“四级”指挥实战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综治工作中心建设,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从提升上,不断发挥科技支撑和全民共建的作用。从发展上,将基层治理作为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

    市委党校徐红映梳理剖析了“互联网+”开创宁波社会治理新模式。近年来,宁波市将“互联网+”与不同领域的社会治理相融合,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在城市管理、基层治理、社会治安、政务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宁波市将更加明晰地把握社会治理的转型路径,坚持从单向主导向双向互动,从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监管向社会协同的三个转变,实现“互联网+”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为宁波实施六化协同、建设名城名都打下坚实基础。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金虹指出要立足宁波特色优势和现实基础,以发展智能经济为引领,带动六化协同发展。即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产业高新化;以智能港航为重要载体,推进城市国际化;以信息技术为重点举措,推进发展均衡化;以智慧城市为核心内容,推进建设品质化;以智能生态为重要保障,推进生态绿色化;以智能社会治理为重要抓手,推进治理现代化。与此同时,宁波应当以智能经济为引领,推动宁波舟山港世界强港的建设,推动港口经济圈与宁波都市圈互动融合发展,将宁波打造成为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贸合作交流中心、港航物流服务中心地位凸显的港口名城,争取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要以发展智能经济为依托,构建好绿色发展机制、建立文化保护机制、健全生态保护治理机制、完善绿色生产生活机制、制定文明生态体制机制,打造东方文明之都。

    市委党校孙琼欢和慈溪市委党校陈科伟分别以宁海与慈溪为样本,研究探讨了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作。孙琼欢认为,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创新既是对国家宏观战略的响应,也是对村级治理现实需要的回应。以清单化方式厘清了村庄治理的各项权力,建构了权力运行的规范,建立了制度创新的保障体系。这项制度创新推进了权力运行的规范化,提升了村庄治理的满意度,促进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表明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及其创新具有独特性,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持续运作需进一步激发其内生性需求。陈科伟通过对慈溪市“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运行实效的调研分析,认为其在规范基层权力运行、提升治理绩效水平、推进基层民主治理格局转型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获得群众的支持与好评。一是完善权责机制,创新干部监督与保护的双重保障。二是构建监督框架,探索基层民主监督的实践路径。三是规范权力运作,提升基层治理绩效水平。四是导入多元参与,推进基层民主治理格局的转型。

    四、深入推进从严治党,锻造“建设名城名都”的铁军

    市委党校张永明以我市基层干部队伍为调研对象,提出打造“铁一般担当”基层干部队伍的四条对策措施。一是要用正向激励激发领导干部勇于担当干事的动力。用身边典型激励干部的担当精神;用职务晋升激励干部的担当精神;用合理待遇激励干部的担当精神;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干部担当精神。二是用反向问责加大基层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带来的压力。要明确领导干部职责清单,做到问责有据;要推广网络问政问效,形成社会问责压力;要加大对庸政懒政干部的淘汰力度。三是要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增强基层领导干部勇于担当的能力通过学习培训,使领导干部具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加强实践锻炼,让干部在工作中增强担当干事的本领;实施师徒责任制,让年轻干部得到经验丰富领导的指导。四是要加强相关部门的配合,形成综合治理基层“担当缺失”的合力。第一,要切实提高党委对基层干部不作为不担当行为的重视程度,定期组织进行重大责任的专项大督察。第二,要将治理基层干部不作为不担当行为纳入领导责任制,为主管领导敢于碰硬,层层负责提供制度支撑。第三,协调组织、纪检、宣传等部门的行动,形成相互促进,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

    市委党校谢方意认为,随着社会结构分化、利益分化和各种新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崛起,以单位制党建为载体的封闭式、垂直型党建格局,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党建组织化的要求。党建社会化作为社会结构深刻变革背景下孕育和兴起的一种新型模式,有利于优化组织体系、统筹党建资源,有效增强党的内整合和外整合功能,是对传统党建格局的重要拓展和创新。推进党建社会化,一是变革组织体系,实现由纵向体制整合到横向社会整合转;二是创新运作平台,实现由分散隔离向互融共享转变;三是促进功能转型,实现由单一行政化管理者向多元利益协调者转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