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在你身边几个月,白头发都长出来了。 |
本报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蔡和 牟家金 文/摄 歌声嘹亮,战舰林立。 日前,第113医院执行医疗保障任务人员凯旋,任务人员家属到舟山某军港码头迎接,零距离、面对面感受军人的责任担当,读懂军属的荣光自豪。 旋律激扬,浪花飞舞。和着轻快的音乐,官兵整齐列队,挺拔的“浪花白”威严庄重,与任务官兵家属手中的鲜花、脸上的笑容相得益彰,一静一动,一张一弛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晴空万里,战舰劈波斩浪徐徐而至,团聚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儿子,我们在这里……”“老公,终于等到你……”“妈妈、妈妈,爸爸在哪里……”战舰靠岸为英雄凯旋的浓厚氛围再添一把火。鲜花飘香,手掌挥动,一时间,浓浓的亲情、爱情、友情在码头四处弥漫。 隆重的欢迎仪式后,任务人员官兵家属受邀走上丈夫(妻子)的战斗岗位,切身体验他(她)的工作生活情况,感受军人的艰辛。 “这个手术台上,我们做了7台手术,每台都很成功。”狭窄的手术室里,队员王振林轻描淡写地跟妻子毛斐冰“汇报”。身为护理人员的妻子知道,在浪尖上做手术,柳叶刀需要的精准度比在陆地上要高很多倍,眼到、手到、心到才能刀刀精准,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手术失败。分别多月的妻子并不知道,为了练就“一刀准”,王振林用背包绳把自己与手术台连在一起,雷打不动每天左手拿本子,右手拿笔写字、站军姿1小时,本子都戳烂了几个,左手手掌里现在还有许多笔尖印。凭着这一股劲,王振林与队员密切配合,在船上实施了首例脓肿切开引流术,为官兵健康筑起了“防火墙”,有效避免了非战斗减员,受到任务组党委“嘉奖”表彰…… 在只能容许两个人治疗的病房里,在船上“明星”裘剑波缓缓讲述中,妻子王佩芸读懂了他头上长出许多白发的缘故。据悉,为确保疼痛治疗精准高效,裘剑波上船后就一头扎进书里,查资料、啃专著,10天时间查阅了50多万字资料,记下了厚厚基本心得。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为官兵实施疼痛治疗,病人还没什么感觉,治疗已经完成。任务期间,裘剑波实施了三例患者的疼痛治疗,与王振林一起开展2次疼痛知识科普讲座,提高官兵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认知。官兵们还特意为他送上雅号“裘大师”。 队长张建的妻子龙雪萍因工作未到码头迎接丈夫。但张建一回到医院,龙雪萍第一时间就献上了鲜花。虽早已习惯丈夫说走就走,说来就来,但变黑的丈夫的从“梦”里走出来,活生生站在自己面前时,龙雪萍哽咽着说:“我是军嫂,军嫂也姓军,服从命令是你的天职,照顾家庭是我的责任,我向你保证,任何时候我都不会拖你后腿!” “你在前方战斗,我在后方看家。”走下船舷,家属们感触颇深:陆上海上一字之差,保障方法天渊之别,军属作为部队的一份子,想方设法消除前方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在前方战斗,大家好了,小家才会好! 据了解,此次任务航程3万多海里,任务期间诊治官兵300余人次,完成手术7台,开创第一个在船上实施7台手术、第一个在船上开展疼痛治疗两个第一,为官兵出色完成任务提供了强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