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大漠戈壁来到周巷

“天山雪枣”杭州湾畔结硕果

枝条上硕果累累。(何峰 摄)

    本报记者  何峰

    慈溪记者站 邵滢      

    在慈溪周巷天灯舍村周西公路的最北端,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冬枣林。这些天,这些来自新疆的“天山雪枣”压弯了枝头。走近枣林,青黄红色的果实交错挂在枝条上。摘下一颗放入嘴里,轻碰牙齿便“咔嚓”一声,甜汁四溢。这里的冬枣征服了越来越多人的味蕾,成为时令地产水果的新宠。国庆长假期间,来这片冬枣林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片占地200多亩的冬枣林是骏万亿果蔬农场的“主角”,目前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新疆冬枣种植基地。农场负责人吴国华是周巷人,先前在新疆从事红枣加工和批发生意。他发现,慈溪市面上销售的冬枣来自河北、新疆、山东等地,经过长途运输,再由经销商、超市等销售,消费者拿到的“鲜果”离采摘已超过一周的时间了。

    “每日三颗枣,青春永不老”,新鲜冬枣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有着“百果之王”的美称。2013年,吴国华决定回慈溪创业种冬枣,让家乡人民也能吃到口感爽脆、鲜甜、多汁的鲜果。就这样,“天山雪枣”从大漠戈壁来到杭州湾畔“安家落户”,而吴国华也从商人变成了农民。

    “天山雪枣”的原产地新疆是公认的“水果优生区域”,长时间的日照为水果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慈溪却是江南的温湿气候,多阴雨和季风,对冬枣生长十分不利。“水土不服”是“天山雪枣”安家慈溪后碰到的最大难题,试种前几年,枣树一直不挂果,农场面临颗粒无收的窘境。但吴国华毫不气馁,和专家一起改进种植技术,经过精心培育和技术攻关,枣树终于在去年大面积挂果。今年,平均亩产量超过2000公斤,是去年的两倍。

    “和新疆冬枣相比,经过改良的品种皮更薄、水分更多,甜度也更高。”吴国华说,“除了追求口感的爽脆,我们还坚持绿色有机种植,为乡亲提供无公害产品。”提到“有机种植”,吴国华开始如数家珍。据他介绍,农场坚持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促进枣树的生长发育和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的存活率,调节果园的生态环境,减轻病虫害发生概率。同时不用除草剂,增加人工除草的次数。

    “我们农庄还请枣树‘喝白酒擦羊奶’。”吴国华说。原来,从枣树开花到挂果,一旦发现“虫害”,果园不采用喷洒农药的办法,而是喷洒高度白酒兑水后自制的杀虫剂。在冬枣的保果期,通过喷淋羊奶的办法使冬枣不开裂,相当于给冬枣抹上一层“润肤露”,这就是骏万亿果蔬农场的冬枣可以即摘即食的秘密。不忘初心,方得好枣。吴国华说,“原生态、无污染、自循环”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树上有枣、林下养鸡、水中游鱼”,近两年,吴国华的农庄从单一种植向农旅融合发展迈出了一大步。在农场剩余的100多亩土地里,吴国华种上了雪菜、毛豆、玉米、花生等,在枣林中放上桌椅,供客人喝茶休闲聚会。春季枣花飘香,秋季硕果累累,随着农庄开始提供观光休闲服务,游客不但可欣赏到枣园的美景,能品尝到树上的鲜枣,并亲手采摘回家,还可休闲、烧烤、垂钓。下一步,吴国华打算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将农场打造成集采摘、垂钓、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农家乐休闲综合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