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乡散记

    江 海

    三十年同学会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之间,中学毕业已整整三十年。那些当年就喜欢闹腾的发小,几个月前就在微信、电话中嚷嚷着,要来一场一醉方休的团聚。今年国庆,恰逢中秋,连着八天的假期,为三十年一遇的相聚提供了良机。

    从发动报名、确定聚会时间开始,同学们一天天掰着指头倒计时,盼望重逢那一刻的到来。

    经过漫长的等待,激动人心的时刻真的就来了。聚会那天,30多位同学,加上当年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从四面八方赶来。最远的,是从成都长途奔波两千多公里,一路辗转而来,只为“见上一面”。

    同窗数载,30年分别,聚在一起,自然格外亲切。大家手拉着手,肩挨着肩,济济一堂,举杯畅饮,追忆过往,相谈甚欢。

    同窗之时,同学们都还是懵懵懂懂的少年,如今人到中年,进入人生的“下半场”,有的身材发福,有的华发早生。“进步”快的,已升级当上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种自豪感、幸福感、成就感溢于言表。

    中学毕业后的这三十年,有着“世界小商品之都”之称的家乡,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发展机遇。很多同学受益于此,也跟上了城市发展的节奏和步伐。除少数在外地的,多数同学都从事着小商品生产和经营相关的行业。有的“前店后厂”,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有的转型升级,做起了跨境电商;有的尽管学历不高,却并不影响他们每天与肤色不同的外商讨价还价;有的辞去公职,把生意做到了中西部地区;还有的“不务正业”,把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自己则沉迷于“全马”赛事。

    遥想当年,家乡还是以自给自足的农耕生产为足,很多同学家庭经济并不宽裕,有的甚至连几块钱的学费都交不起。离学校较远的同学,基本上是靠霉干菜、豆瓣酱陪伴度过初中三年的。毕业后这三十年,正是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让市场经济活了起来,也让同学们富了起来。

    回首往事,大家无不感叹,在艰苦岁月中结下的这种纯真的同窗友谊,是最难忘的,也是最值得珍惜的。它将成为人生中最温暖的记忆和底色,时时激励、照亮前行的道路。分别之时,师生互道珍重,共同祝愿友谊地久天长,并期待不久的将来再次团聚。

    重走上学路

    从老家镇上,到我出生和度过童年、少年时期的那个小山村,有三里多地。曾经,这条由山里通往山外的羊肠小道,我走了整整五年。参加同学聚会的次日,意犹未尽的我,再次踏上了这条上学路,为的是重拾那些风干了的记忆。

    傍晚时分,天高云清,山色翠绿,秋风拂面。路还是这条路,沿着山岙弯弯曲曲地向前延伸着,只不过当年的羊肠小道,早已变成了双车道的水泥马路。远处飘来的桂花香,和着田野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一条清澈的小溪,仍然欢快地向镇上流去。一路行走,身旁不时有小车驶过,有时不得不侧过身避让。

    记得最初踏上这条上学路,还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正好10岁。那年头,不要说小汽车,连自行车都是稀罕物,这三里多的上学路,我和小伙伴们都是用双脚一步一步丈量。春天,在细雨蒙蒙中走过泥泞;夏天,在烈日炎炎中走过高温;秋天,在庄稼的收获中走过喜悦;冬天,在白雪皑皑中走过严寒。寒来暑往,四季轮回,走了一程又一程,走了一年又一年。

    如今,再次踏上上学路,尘封的记忆,瞬间被激活了。那个年月,很多农村家庭没有手表、时钟,每个上学的清晨,我们都是踩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的点赶路的。小伙伴们一路狂奔,为的是防止迟到被“站黑板”。风雨无阻的上学路,不知跑烂了多少双母亲亲手纳的布鞋。因为走得急,摔一跤、手脚磕破皮,是常有的事。为了读书,流血流泪不掉队。

    放学时间,是这条路上欢声笑语最多的时刻。同学们三三两两,勾肩搭背,迎着暮色,慢悠悠地走来。春天长得半尺多高开了花的草籽田,是同学们“比武”、摔跤、打滚的最好场地;夏秋季节,走热了,便先在路边的水塘里嬉戏一阵,顺带采上几枝莲花、莲蓬;下了雪的冬天,自然是一路雪仗打回到家门口为止……

    这三里多的上学路,虽不算太长,却曾寄予了家长依靠知识改变贫困面貌的深情厚望,也寄托了孩提时代的我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多少大山的子孙哟,人生的起点和出路,就是这漫漫的求学路。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所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是的!重走上学路,发现那些曾经的往事,其实并未走远,它只是沉淀在岁月的某个角落里。在特定时刻,在不经意间,记忆又会如此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