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爱忠从茭白田里抓甲鱼。(余建文 摄) |
|
生态套养的甲鱼活力充沛。(余建文 摄) |
|
河姆渡茭白。 |
本报记者 余建文 金风送爽,一块块茭白田“绿毯”里枝叶如波浪涌动,“沙沙”作响。眼下,余姚河姆渡镇又迎来茭白采收的旺季,一捆捆鲜嫩、水灵的茭白从田头直送市场。与此同时,茭白田里放养的甲鱼也到了陆续上市的时候,这也是茭农们最看重的财富。 早在2001年,河姆渡镇就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茭白之乡”。此后,随着茭白田养甲鱼的生态套养模式大面积推广,茭白田成了农民的致富田。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年来,河姆渡茭白种植面积逐步萎缩,而茭白田甲鱼的“名声”也大不如前,茭鳖套养遭遇产业发展“瓶颈”。 今年年初起,河姆渡镇采取多种措施,实施茭白田甲鱼产销一体化创新提升工程,探索提质增效新路子。该镇相关负责人说,“先把甲鱼养好,重振品牌影响力,让农民从养甲鱼中赚到钱,继而推动茭白扩种增产。”以品质树品牌,以养殖促种植,河姆渡镇茭鳖套养走上一条产业“革新”之路。 生态套养,育出可生吃的美味茭白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苏轼这首《夜泛西湖》中所说的“菰”,指的就是茭白。生长于水泽汀田,洁白如玉、鲜嫩水灵,茭白又有“美人腿”别称,撩起人们的水乡情结。 河姆渡镇是宁波最大的茭白种植区,所出产的茭白个头大、肉质嫩、品质优,10多年前就声名远播。经过一片茭白田,镇农办主任虞耀土顺手掰下一支茭白,剥去外壳,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他告诉记者:“这里的茭白采用无公害种植技术,尽管放心生食,还带着一丝甜味呢。” 种出能生吃的茭白,与茭鳖套养模式大有关系。而这一生态化种养结合其实缘起于一个偶然。 当地小泾浦村村民俞宝法说,2002年他在村里养观赏鱼,从鄞州邱隘的河里捞取红虫给鱼喂食,没想到里面混进了福寿螺。“福寿螺繁殖速度飞快,很快蔓延到茭白田,还会吃掉茭白的嫩茎,影响产量”。为了消除福寿螺的危害,镇里请来省、市研究机构有关农技、水产养殖方面的专家,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发现甲鱼爱吃福寿螺,且在茭白田里生长良好,生态套养模式遂推广开来。因为要养甲鱼,茭白在种养过程中禁止喷施农药,而甲鱼排出的粪便,又成为茭白田的有机肥,由此形成农业特色生态产业链。 虞耀土说,每亩茭白田套养的甲鱼,一天能吃掉5公斤福寿螺,100亩茭白田每年可消灭福寿螺7万公斤。目前,全镇套养甲鱼的茭白田约2000亩,通过生物防治,这几年福寿螺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基本被控制住了,还成为茭农增收的一个好办法。作为全省首批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河姆渡茭白基地于2013年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书。 “零小散”格局让生态鳖遭遇品牌危机 走进小泾浦村,满眼是大丛的茭白田。这里是河姆渡茭鳖套养最集中的区域,全村种植茭白1000余亩,大小养鳖户有40余户。 55岁的钱爱忠是镇里第一个试验茭鳖套养的人,如今套养面积近50亩。他拿了个特制工具,在茭白地里来回走了10多分钟,才从水里抓起3只甲鱼,个个体态健硕,模样生猛。老钱告诉记者,他的田里,每亩投放约100只中华鳖,因为放养密度小,要抓可不容易。“每只鳖投放时重量不到500克,由于是生态养殖,不投饲料,仅靠自然觅食,养一年增重还不到半公斤,但品质非常好,市场售价每公斤能卖300元”。 据了解,早在2008年,河姆渡茭白田甲鱼就已卖到每公斤300元的高价,还供不应求,茭农们很是引以为傲。俞宝法回忆说,村里人称这种甲鱼为“懒汉甲鱼”,扔进田里就不用管,甲鱼自己找福寿螺吃,到了年底抓上来卖钱。当时,河姆渡茭白田甲鱼名气很大,品质、口感可与野生甲鱼相提并论,光养甲鱼每亩就能增收六七千元。 没想到的是,几年搞下来,茭白田甲鱼却遭遇了品牌危机,从巅峰重重跌落。镇农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茭鳖套养都是一家一户分散在做,没有形成规模。眼看市场旺销,一些养殖户动起了歪脑筋,比如私自增加养殖密度,用速生鳖代替纯种中华鳖等,个别的甚至拿外地购进的养殖鳖冒充。品质参差不齐的甲鱼流入市场,一概冠以河姆渡茭白田甲鱼的名号,还打起了“价格战”,恶性竞争直接拉低了品牌美誉度。钱爱忠说,村里一开始搞过统一标准养殖,以统一的渠道对外销售,但由于人心不齐,没多久就“散伙”了。管理失序是河姆渡茭白田甲鱼名声陨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导致近10年来,价格一直上不去,很多养殖户心灰意冷,疏于打理。 田里甲鱼的收益少了,直接影响了农民种茭白的积极性。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加之茭白种植采收劳作强度大,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一些农户甚至放弃种植茭白。据统计,目前河姆渡全镇茭白复种面积不到1.5万亩,仅为高峰期3万亩的一半,平均每亩收益在5000元左右。 一体化提质工程注入发展新活力 近年来,省内的丽水等地茭白产业发展很快,大量外地茭白进入宁波市场,与河姆渡茭白同台“打擂”。“要维护好河姆渡‘中国茭白之乡’这一品牌,必须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提升茭鳖套养的品质,以养好甲鱼为手段,推动整个茭白产业提质增效”,虞耀土说。 今年年初起,河姆渡镇实施茭白田甲鱼产销一体化创新提升工程,并将其列为该镇“补齐发展短板、打造工作亮点”专项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镇农办刘斌杰副主任说,工程的核心分两块,由镇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牵头,一面抓甲鱼品质提升,一面抓品牌建设,确保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河姆渡镇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化养殖规定,每亩甲鱼的放养密度不得超过100只,投放种苗规格不得超过700克每只,并对养殖方式、喂养饲料、上市时间等进行明确,还加入了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整个养殖过程中,镇农办开展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检,每只甲鱼上市销售前,还要接受农残检测。消费者只要一扫二维码,种苗源自哪里,谁养的,怎么养的,一目了然。 今年春天,河姆渡镇专门对茭白田甲鱼申请了新的“七千年”商标,并通过户外广告、镇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宣传、推广。上市甲鱼实行包装,品牌、价格三统一。虞耀土介绍,养殖户如果开办门店或者进入大超市、连锁商超进行销售的,镇里还相应给予补贴。目前,全镇近百家养殖户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定了首批12户养殖户,实行标准化养殖和统一品牌销售,助力打响河姆渡“七千年”生态甲鱼这一品牌。钱爱忠说,今年过年前的余姚农博会,镇里将组团把新品牌甲鱼推出去,“我们养殖户很期待,用好品质重树茭白田甲鱼的好形象”。 此外,河姆渡还注重通过种质资源的提升,保持茭白产业优势。该镇茭白产业基地标准化示范区内新建了10亩的茭白种质资源圃,共培育了从全国各地引进的茭白新品种38个。近年来,该镇推广种植的“双季茭白”“浙大茭白”“余茭4号”等品种产量高、质量好,很受农民的欢迎。镇农办在茭白田安装了200盏杀虫灯和1000余个诱捕器,并组建了专业植保队,普及推广生态化种植。在余姚当地的欣农兔业有限公司,优质茭白草被加工成獭兔饲料,或烧成生物颗粒炭棒出口国外,用作干燥和杀菌消毒等,大大拉长了茭白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