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三位一体”合作促抱团致富

“雷竹大师”成溪口农合联“主心骨”

虞如坤(左)请来中国林科院教授杨承栋,一起研究雷竹土壤问题。(项一嵚 摄)

    本报记者 项一嵚

    通讯员  丁世明 张嫄晨   

    距离竹园大面积覆砻糠、出雷笋的季节还有一个多月,奉化区溪口镇“雷竹大师”虞如坤抓紧这段时间,为售价较低的毛笋做起了长远打算。在他担任理事长的奉化市银龙竹笋专业合作社,建设中的新厂房内将建起笋干、油焖笋两条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毛笋的经济效益有望成倍提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产业和平台都很要紧。”为了让全镇更多农民富起来,除了搞好合作社,虞如坤还带领竹笋大户加入奉化供销社团队。2011年,他作为竹笋大户加入奉化供销社团队,“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的东风吹来后,他被推举为省、市、区、镇四级农合联代表。

    作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银龙竹笋专业合作社把农业科技转化成第一生产力,通过生产合作的形式惠及276户农户。从大棚种植雷笋、砻糠覆盖到最新的“食用菌下脚料循环利用技术”,虞如坤始终停不下“折腾”的步伐。说起食用菌下脚料,他更是摩拳擦掌,准备先将其推广至几百亩竹园,争取近几年在全区的8000多亩竹园实现全覆盖。“国内竹笋圈都知道奉化的老虞,各地专家都乐意来指导合作。”他依托合作社成立了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奉化服务站、宁波市林联竹子研究所,通过三年的反复试验,该技术日臻成熟。

    溪口镇种植了4.6万余亩雷竹,年覆盖面积保持在8000亩。在砻糠中混入鸭泥,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促进雷竹出笋,是传统的雷竹覆盖技法。5年前,雷竹覆盖面积逐年减少。虞如坤组织农民和技术员,在全镇内开展雷竹产业调查和土壤检测。通过抽检120个土壤数据,他们发现80%的土壤已经碱化,而原因是多年来的鸭泥施用过量。掌握第一手资料后,虞如坤带着大家针对性地开展土壤改良。除了进行平衡施肥、物理改良、添加客土等改良试验,他还带队开展“食用菌下脚料循环利用技术”攻关。连续三年的实验结果证明:用杏鲍菇、金针菇、平菇等各类食用菌的下脚料取代鸭泥,有利于合理调整林地土壤PH酸碱度、改善雷笋品质,帮助农户节本增收,而且使农业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最终从根本上改变土壤碱化、竹林衰败状况。“大部分社员对新技术很期待,我准备加紧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和后续服务。”虞如坤粗粗算了一笔账,如果这项技术推广到全区,将为笋农带来超1亿元的经济效益。

    “以点带面,夯实乡镇农合联这一基础,建立面向基层的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奉化区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说,农合联改革为供销社团队提供了舞台,而虞如坤这样的带头人更是大有可为。对虞如坤来说,几年来在供销社团队中得到的培训和展销等机会也提升了他的市场意识,让他有能力、有渠道跨出竹笋圈,为更多农户带来供销合作的红利。

    今年夏天,他组建了专业的电商团队和采购团队,在天猫商城“溪口旗舰店”销售奉化水蜜桃4.2万余单,并通过区政府举办的首届奉化水蜜桃网络文化节,带动本地其他网店销量,使奉化水蜜桃登上全国淘品牌热搜榜第一位。不久前,奉化水蜜桃被阿里巴巴公司列入“全国140个区域农产品品牌”的首批14个品牌培育名单,这让虞如坤看到了在线销售笋干和油焖笋的希望。

    在银龙竹笋专业合作社,每户社员都有一张“丰收卡”,每年可通过奉化农商银行贷款5万元至10万元,用于购买农资。这样的信用合作制度实行了5年。在虞如坤看来,搭上农合联的平台后,农户贷款将更方便,利率也有望更优惠。“农民不能再单打独斗,要利用好农合联的平台发展自己。”镇级农合联一头连着全镇千万农户,一头连着各级涉农部门和农产品供销、农业金融等渠道,虞如坤感到任重道远,“边做边思考,把‘三位一体’合作深化做实,把为农服务的领域做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