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1月0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社会办中医“松绑”意味着啥

    朱晨凯

    记者从市卫计委获悉,我市正式启动社会办中医试点,制订出台《宁波市社会办中医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今后将取消对社会办中医数量和地点的限制(11月1日《宁波日报》)。

    当下,社会办中医还存在较多问题。一方面,我国公立性质的医疗机构占八成以上,光靠一两家办得好的非公立医院,无法对抗公立大医院的“虹吸效应”。即使一些高端民营医院有竞争能力,也往往价格不菲,难以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办中医事实上还存在许多禁锢,像资质审批、人员流通等,绑在它身上的“绳索”还勒得很紧。被捆住了手脚,社会办中医如何跳出精彩舞步?

    《方案》的提出,是对社会办中医的一次“松绑”,解决了“怎么办”和“谁来办”的问题。之前,要解决“社会办中医,怎么办”这个问题,着实需要花点精力:一是要跨过不少门槛,其中最难的是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这也是制约社会办中医的关键;二是符合规划之后也不是马上就能办起来,还要走不少审批流程。

    此次《方案》明确了社会办中医的倾斜政策,对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将不进行布局限制,取消具体数量和地点限制,同等条件下优先审批。也就是说,社会办中医的门槛被降低了,只保留了一些“基础性门槛”。而且,跨过门槛后的审批流程也缩短了——按“最多跑一次”要求加快办理审批手续,简化审批流程……这些举措对社会办中医的影响无疑是积极的。

    “怎么办”的问题解决了,还需解决“谁来办”。毕竟医院和诊所办得再多,没有好的医生,患者就医效果和质量也上不去。之前,“谁来办”问题主要难在两方面:一是公立医院之外的“民间”,不乏在中医药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他们缺乏更大的正规的发挥作用的空间;二是公立医院的中医人才,在向外流动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限制。

    《方案》指出,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中医诊所;鼓励离退休名老中医在公立医院注册执业的同时,开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诊所;公立医疗机构事业在编人员流动到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要重新流动到事业单位,符合一定条件可不必再走公开招考程序。对相关人员“双重身份”的认可,扫除了人才流动障碍,减少了人才流动阻力,既是对人才的重视,也是对就医群体需求的呼应。

    我市推出的给社会办中医“松绑”的举措,为社会办中医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消除了体制机制障碍,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提供了新路径。而且,给社会办中医“松绑”,有利于激发鲶鱼效应,刺激更多资源活跃起来,投入市场竞争,让整个医疗市场更有活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