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状元楼。(诸挺 摄) |
方其军 历史上的事件往往不是孤立的,总是一环扣着一环。 王阳明被刘瑾廷杖和谪贬,是因为要求释放戴铣等人,而戴铣等人之所以被刘瑾捉拿,是为着挽留阁老谢迁在朝。当时,对于阉党之流的蝇营狗苟,有“精神洁癖”的谢迁无法容忍,屡次向皇帝提交辞呈以示抗争,计有十余次。最后一次,皇帝批准了。而给事中戴铣等忠良之士知道事出有因,上疏皇帝请求挽留谢迁,这就将刘瑾激怒了。戴铣等人悉数入狱后,当时参加工作不久、任职兵部主事的王阳明竟为戴铣等人鸣冤,这比戴铣等人的奏折更使刘瑾恼火。区区兵部主事对于已然把持朝政的宦官刘瑾而言,胆敢冒犯完全是以卵击石,况且王阳明的状元父亲王华对刘瑾总是保持距离,那就没啥话可说的,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了。 省略中间的环节,可以说,如果谢迁没有辞职回乡,王阳明就不会被刘瑾陷害谪贬至贵州修文县当龙场驿丞,那么,中国哲学史上恐怕就缺少“龙场悟道”这一出生动大戏了。虽然,即便没有“龙场悟道”,王阳明可能会通过其他的路径完成从普通读书人到一代心学大师的蜕变,但是,命运不可假设,王阳明心学成熟的轨迹,的确受到谢迁举动的客观影响。这使谢迁辞职一事,显得更具深意了。 谢迁从阁老任上辞职,离开朝廷,返回的地方,就是他的老家余姚泗门。在泗门,现今保存完好的状元楼,是谢迁童年学习、成长的居所,楼与谢迁同龄。 1449年,楼房新建,泗门人谢莹正想张罗家人搬迁新居,他的儿媳妇十月怀胎突然要生了。参照《诗经》“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谢莹给新生孙儿取名为“迁”,字乔木。嗯,他就是谢迁。而那幢新落成的楼舍,就给他作为书房之用了。 即使谢莹曾先后出任浙江布政使司从事、光禄寺珍馐署丞、福建布政司都事,可谓历经官场沉浮,但仍没法预想到,他的这一刚刚降生的孙子,将来竟是状元,甚至成为阁老,门庭大显、光照千秋。 1474年,在楼里自牙牙学语到琅琅书声的谢迁,夺得浙江乡试第一名。第二年,殿试赢取进士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于是,谢家扩建那幢楼房,取名为“状元楼”。 当状元、阁老,尽管凤毛麟角,但历朝历代累积起来,自然不乏其人,然而,可被世人追忆的,其实并不多。《明史》称:“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这概括了当时“天下三贤相”李东阳、刘健、谢迁的特征。谢迁确实能言善辩,但他为后人所缅怀,主要与其秉性、作为有关。 由王阳明被谪龙场的事件起因可知,谢迁是忠鲠的,辞职绝非意气用事的偶然,而与其自幼心怀苍生的志向有关。8岁时,与长辈们在洗砚池旁夜坐乘凉,闻蛙声聒噪,有人说:“蛙鸣水泽,为官乎,为私乎?”谢迁应声作对:“马出河图,将乱也,将治也。”言为心声,可见其抱负。 果不其然,谢迁经寒窗苦读而功名加身,因政绩卓著而深受重用,在弘治八年(1495年),他贵为阁老。 “满门桃李兼新种,华国文章续旧编”。谢迁不仅是明代重臣,还是一位诗人,王华、王阳明父子的悼词,是由谢迁撰写而成的,这一方面显示谢迁德高望重、与王氏父子的关系非同一般,另一方面也表明谢迁的文学才华十分出众。 “念昔居京时,吾三人雅相好……今归老,复得与雪湖游,而西涯远隔数千里,畴昔燕笑之欢,邈不可得,每形诸梦昧。”回乡后,谢迁经常将他与冯兰的唱和诗寄给李东阳,李东阳接诗后趣味盎然地和韵。谢迁与冯兰甚至共作《杏庄湖亭听琴联句》,你一句,我一句,终成绝唱。李东阳有诗赠谢迁,其中《为谢生正作茅山草亭歌》云:“山中无事常习静,席上有珍方待聘。溪云涧月供挥洒,春鸟秋花入吟咏。”李东阳以诗寄思,称赞谢迁万物皆可入诗。 谢迁归乡后的诗作,应该大多就在自幼读书的状元楼里写成。状元楼,见证了谢迁从一个读书郎到一国阁老的嬗变。 谢迁有六子,二子谢丕以探花之荣入朝,因受父亲辞官牵连,被贬斥为民。父子遂在家乡经营庄园。状元楼周围,是大学士第、成之庄、洗砚池、三省堂,静可闲庭信步、赏花吟诗,闹可串门访友、高谈阔论,怡然自得啊。 刘瑾倒台后,谢丕恢复翰林编修之职。皇帝殿试贡士,命谢丕为读卷官。身为经筵讲官,谢丕每次进讲必“敷陈剀切,仪观详雅”。这是状元楼的风脉。不久,谢丕被擢为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仍掌院事,参与修订《永乐大典》。后母亲去世,谢丕回乡守丧。期满,巡按疏荐起用,谢丕不应,居乡“修谱牒,创宗祠,置义仓、义学,拯贫病,造津梁”,与朝廷说“再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