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峰 美丽乡村是美丽宁波的基础。 前年开始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整出岸洁、田净、水清、村美的乡村新貌。作为城乡品质提升的“首场硬仗”,我市各个地方制订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作战图”,全民动员,逐步推进,做到不存硬伤、不剩盲点、不留死角。 “一日一督查,三天一例会,一周一总结”,将考核结果与镇(街道)、村年度考核、干部个人考核挂钩;通过随手拍等方式举报、制止不卫生现象,引导群众从“袖手看”到“随手拍”,再到“动手干”;微信群就是环境卫生整治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传,第一时间处理……环境就是民生,各区县(市)一项项“动真格”的倒逼举措应运而生,一张张“军令状”相继出台。“把堆积了十年的垃圾都清扫出来了。还清历史欠账,还乡村一个洁净的容貌。”奉化区文明办负责人说。 清扫过后,容颜焕发。全面、全域深入开展的大清扫、大清理、大清运,使全市村庄“脱胎换骨”,基本实现了路面无垃圾、河面无漂浮物、田间无废弃物、庭院无乱堆放的“四无”整治目标,以立竿见影的效果造福于民、取信于民。 根治脏乱差,绝非一时之功。巩固整治成果,建设美丽乡村,建立和落实长效保洁机制是关键。随着“大扫除”的结束,“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也基本形成,推动了农村品质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环境卫生关系广大农村居民民生福祉,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各地创新基层管理方式,确保卫生状况不反弹不回潮。完善村规民约、实施网格管理、开展“最美家庭”创建、举行最美庭院评选……如今,在我市乡村,共产党员卫生责任包干区、环境卫生巾帼岗等遍地开花,成为保持乡村环境卫生的重要力量。 “红黑榜公开制”“垃圾分类积分制”“指导员入户讲解”等举措,让我市农村垃圾分类走在全省前列,宁海下畈村、象山溪里方村的垃圾分类,声名在外,引得城市居民前去参观学习。 村庄美不美,关键看村民。 清扫的是垃圾,凝聚的是人心,提升的是面貌,改变的是习惯。 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容颜”愈发美丽动人,这幅秀美的画卷,谁都不忍心去破坏。村民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进而变成“推动者”和“维护者”。“以前,村民吃甘蔗一路走一路吐,现在看到村里这么干净,他们也渐渐变了,谁不喜欢生活在干净的环境里?”象山何婆岭村村民张云英的肺腑之言,折射出环境提升给农村带来的崭新气象。她说,如今村民在路上吃水果或瓜子,会将果皮、瓜子壳捏在手里。“与村容村貌的提升相比,更欣喜的是看到人心的变化!” 2015年11月开始,市文明办、市农办、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每年推出“最洁美村庄”推选活动,得到了市民的热烈响应,三次活动得到近200万人次的关注。 活动一次次掀起洁美热潮,让村民意识到自己是环境卫生的参与者、管理者,也是评价者、受益者。在奉化、余姚、象山、宁海等地,“不乱扔垃圾、保持村容整洁”被写入村规民约,村民之间互相监督。北仑春晓街道发起“小手拉大手”行动,小朋友唱着童谣劝阻乡亲在河埠头洗衣服。 上千个村庄以20个“最洁美村庄”为榜样,你追我赶建设美丽幸福新家园。鄞州三塘村村干部去象山溪里方村学习,看到水清地净的村貌,他们的内心再也平静不下来。在回村的车上,村干部提议,“今天回去我们开个会,大家签个承诺书,从我们做起,不再乱扔烟头。” 在“最洁美村庄”的带动下,一个个曾经的“追星族”,变成今天的新标杆。鄞州区陆家堰村党支部书记姚宏法带着干部群众到各个“最洁美村”学习,下畈村的垃圾分类、常照村的乡村墙绘、方家岙的村规民约,一项项先进之举被“效仿”“消化”。如今,博采众长的陆家堰村跻身第三批“最洁美村庄”20强,同时正在创建全国文明村庄。 三年来,环境卫生整治成效不断巩固,长效机制不断优化,村民卫生意识不断提升。从环境美到心灵美,从生态美到文化美,一批兼具“颜值”和“气质”的村庄,在四明大地熠熠生辉。 宁波日报乡村观察员、网友“茉莉”连续三年参加了“最洁美村庄”活动的实地走访,她说,“每一年的‘最洁美村庄’推选,总有新的内涵。从第一次活动旖旎风光的自然美、房前屋后的环境美,到第二次活动小桥流水的生态美、文化丰富的生活美,到第三次活动道德风尚的心灵美、社会和谐的乡风美,‘最洁美村庄’推选活动见证了宁波乡村进步的点点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