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南华 通讯员陈一鸣)80多岁的美籍华裔邵子平博士前日结束了他的寻根之旅。邵子平,美国华裔社会活动家,曾在联合国人事厅工作,任美国华人“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会长,曾为促成《马吉的证言》和《拉贝日记》重见天日作出过贡献。 这次邵子平夫妇回北仑老家是来认亲的。据邵氏家谱记载,北宋末年金兵之乱,邵雍随帝南下,先迁慈溪德门乡(今慈城),后迁至如今的北仑下邵村。 据邵子平介绍,《马吉的证言》是一部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有动态画面的影像资料。那是上世纪80年代,旅美华人青年邵子平等人走访了当时在华教会的一些人士,了解到1937年在南京的约翰·马吉牧师的故事。当时,约翰·马吉牧师担任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以及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他用一架16毫米的摄影机,记录下了侵华日军的暴行。“那时日本的媒体也派了记者寻找马吉拍摄的影像资料,可以说当时我们在和他们赛跑。”那个时候线索并不多,大家花了很多精力在美国东部、西部的多个城市展开查询。事有凑巧,马吉牧师的儿子戴维·马吉,就住在离邵子平家仅隔两条小马路的地方。“至今我还记得当时去他家地下室查找资料的情形,有几箱影片胶卷,其中有七八盒与南京大屠杀有关,我们找出来后,做了一部片子,叫做《马吉的证言》。”片中,马吉牧师拍下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夏淑琴等人当年的镜头,使得她们凭借这部纪录片,成为不容置疑的历史见证人。如今,那部摄像机保存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而纪录片《马吉的证言》多次在美国及世界各地放映,成为唤醒南京大屠杀世界记忆的重要资料。 同样在张纯如女士和邵子平的努力下,《拉贝日记》得以向全世界传播。那是在张纯如准备写作《南京暴行》时,邵子平向她提及拉贝,而张纯如也在耶鲁神学院图书馆查到了有关拉贝的记载,但是并不全面,经过执著的寻找,张纯如联系上了生活在德国柏林的拉贝的外孙女莱因哈特女士,邵子平则利用懂德文的优势,与莱因哈特多次电话交流,在一次次的沟通中,《拉贝日记》的脉络清晰起来。1996年12月12日,纽约“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在美国纽约洲际大饭店举行新闻发布会,莱因哈特公布了外祖父的日记,尘封半个多世纪的《拉贝日记》引发世界轰动。邵子平感慨地说:“我虽身在异国他乡,但从没忘记自己是中华儿女。尊重历史、寻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揭开这一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事件真相,是我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