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2月01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越溪:说不尽的“海丝”传奇

越溪巡检司城遗址纪念碑。 (章亚丽 摄)

    杨小娣 王建东

    宁海地处东海之滨,濒临三门湾,背靠天台山与四明山余脉,越溪乡就位于海湾边,背山面海,千百年来,历沧海桑田变幻。越溪是海上丝绸之路在宁海的标志地,这里是戚家军首战揭幕地、越溪巡检司城古迹山海节点,又是北宋日本朝贡航道的海关,更是朝鲜崔溥漂流历险后壮游归国的陆路起点。

    古时白峤港是宁海的主要出海港,而越溪则是守卫白峤港的海关。俗话说,越溪、亭头两寨虎狼关。南北两寨犹如一把铁钳,有力地卫护着县城出入口。关内是咸淡水交汇的大溪,关外就是大海。白峤港上游白溪、洋溪,发源地皆与古越州有关,二溪汇聚到越溪出海。南宋淳熙年间,越州的罗氏分支迁此建村,希望像小溪汇入大海般兴旺发达,越溪名即源于此。

    北宋雍熙年间,白峤港成为日本贡道,宋代储国秀在《宁海县赋》中对此有描述。又有记载,日本僧人奝然搭乘宁海水车郑仁德的商船于雍熙二年(985年)从白峤港头经越溪出海去日本。两年后,郑仁德回国时,奝然又派弟子嘉因朝宋谢恩,从此白峤港寿宁寺成为日本朝宋贡道口岸,越溪沿海自然成为海上航道。

    但便利的海上航道及丰富的物产,也引来了倭寇。明朝朱元璋下令在各地设防御机构,越溪巡检司城就是其中之一。自有了巡检司城,倭寇对越溪有所顾忌,不敢轻易进入境内。但越溪巡检司建立的同时,朝廷也下令内迁了南田等海岛居民,被荒弃的海岛反被倭寇占据。此后,县内沿海和县城连年被扰,百姓困苦不堪,多次要求官府派兵防御,终于迎来了戚家军平定倭患的历史性转折。

    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18岁就立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大志。28岁调任浙江省御倭,他请准到义乌招来农民和矿工,亲自编练戚家军。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倭寇一二万人大犯浙江,其中五六千人分四股侵犯台州。当时的宁海属于台州府,这部分倭寇中的九成云集宁海,分别盘踞在越溪圻头(今岐头)、西店团堧等地。戚继光时任台、金、严参将,担负台州沿海宁海、临海、黄岩、太平(即今温岭)的防卫,他亲率主力到越溪巡检司指挥,进行声东击西等各种部署,打得倭寇抱头鼠窜。仅一个月时间,九战九捷,打出了戚家军的威名。当年浙境倭平,越溪成了极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戚家军首战地和首胜地。

    越溪巡检司城东南建有镇东庙,纪念设立卫所的汤和与平定倭患的戚继光。2011年12月,越溪巡检司城旁矗立了“戚家军平倭首战纪念碑”,现在,山冈上仍留存着巡检司城遗址。

    越溪巡检司城,不仅是一处著名的古代军事要塞,也是古代中国人民和邻邦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明弘治元年(1488年)农历闰正月初三,朝鲜国弘文馆副校理崔溥一行40余人由济州奔丧返故里,途中遇到风暴,在海上漂流14昼夜,终在牛头洋畔登岸,曾在越溪巡检司城逗留,受到当地居民的热情款待。经桃渚千户所审查认定后,崔溥一行从宁海越溪回国。

    巡检司对岸有越溪铺,是崔溥古道的第一铺。城内的白峤驿,是崔溥古道的第一个驿站。崔溥宁海之行经由水路(健跳至越溪)和陆路(越溪至西店),得千户翟勇及军吏20余人护送去杭州,并受到所千户李昂与庄姓、尹姓和张辅等民间人士的盛情接待。后崔溥走陆路至杭州,沿京杭大运河行水路至北京,再陆路至鸭绿江,返回自己的国家。

    崔溥一行自漂流至归国,历时136天,他回国后写成5万多字的日记体《漂海录》。这是国外学者描述海上丝绸之路与当时中国国情的名著,较元代《马可·波罗游记》更翔实细致,是研究中国明朝海防、政制、司法、运河、城市、地志、民俗的重要文献。

    时隔500多年,2002年7月,由崔溥后裔及有关专家等108人组成的韩国“漂海踏访团”与宁海当地各界人士在越溪小学举行“崔溥漂流事迹纪念碑”揭幕仪式。之后,崔溥后裔常来此祭拜。2016年3月,崔溥漂流事迹碑的故事在央视《国宝档案》上解密。

    此外,越溪与海上丝绸之路传奇相关的还有王干山景点,山顶至今留有戚继光抗倭时期的烽火台遗址等。越溪乡拟将这些遗迹串联起来,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旅游胜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