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2月04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百千万”人才又添新军

梯次培养,拔高“人才金字塔”塔尖

选拔 不遗余力编制领军人才“琅琊榜”

领军拔尖人才前往深圳华为、腾讯等企业“对标学习”。(任社 摄)
图表制作:周琼 叶文锦

    近日,在人社部公布的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的名单上,我市三位优秀人才王立平、钭晓东、阮殿波榜上有名。据记者了解,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是我国高端人才选拔培养的品牌工程,旨在重点选拔培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能引领和支撑国家重大科技、关键领域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今年,全国范围内共遴选确定411人。在本年度再添新军后,我市目前已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人数位居全省前列。

    与此同时,我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近年来也正以年均6%以上的增幅递增,截至上年度,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已达到93万人,其中各类专家人数达4845人,高级职称人才6.6万人,目前入围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和市领军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也分别达到了608人次和1635人次。 

    如果说在一家企业中,研发是大脑,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在一座城市中,各行各业的人才的集聚和提升,对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同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今的人才“甬家军”,正是在这些行业领军人才的带领下,进行着梯次式的人才培养和提升,不断夯实人才“金字塔”基础,并拔高“金字塔”的塔尖。

    2011年,宁波推出的《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在业界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意见》中,我市提出,要加大对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在5年的培养周期内,以千万级重金,培养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

    市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许多优秀人才的成功也许有着各种特殊的原因,但是,在环境和制度上创造条件,势必可以让更多的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有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这也正是当时宁波出台这一政策的背景。

    次年,我市正式启动这一人才培养工程,致力于培养和造就一批能跻身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宁波市杰出人才行列的领军人才,以及学术技术带头人。记者注意到,2012年度,有605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入选这一人才培养“琅琊榜”。

    记者从相关文件中看到,培养人选从全市企事业单位和在甬的部省属单位中选拔,重点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优秀中青年人才中选拔。人才培养工程以5年为一个培养周期,每两年选拔一批,每个周期按3个层次选拔和培养。

    培养期内,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其中第一层次人选每人培养经费10万元,以帮助他们进行相关培训和提升。另外,对入选国家、省相关人才工程,取得重要成果等的人选,还会追加资助。而更让许多入选人员“动心”的是,除了鼓励他们承担技术项目、参加国内外交流等培养方式外,我市推出的这一培养工程,还为工程第一层次入选人员聘请两院院士或著名专家作为专业导师,进行一对一传帮带。

    培养 打造大平台,构建“朋友圈”

    对于选培带来的改变,在2012年度就入选工程第一层次的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教授级高工叶俊能有着切身的感受。过去几年间,他参与主持开展了多项攻克软土地基内开挖地铁难题的技术项目,直接节约工程费用近5亿元。他表示,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宁波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为他带来的资源:院士级导师、参加专业研讨会的机会等。

    叶俊能说,培养工程为他聘请的导师是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陈云敏,研究领域就是软弱土静动力特性及处理技术研究,非常对口。“与陈院士建立联系后,我们双方所在的单位也开展了多个课题的合作研究,而他主持或者参与的所有国内的相关学术会议,我都有机会去学习。”

    培养期内,叶俊能主持开展的“高流变性软土地层地铁车站修建关键技术”项目,实施后使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直接节约工程费用4.8亿元,后续带动间接经济效益2.07亿元,项目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类似的场景,在许多选培人员身上复制。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的娄华,通过积极参与科研院所相关的技术科研交流,吸取国际同行技术优势,不断推进公司产品的技术创新与性能提升,先后完成科技研发项目8个,为所在企业创造1.2亿元的经营业绩,5年来减少NOx等大气污染物排放近2600吨。在宁波市文化馆,入选领军拔尖人才的范翱鹰在培养期内,前往中央音乐学院进修作曲专业,参加全省文化馆音乐创作精品培训班和宁波市公共文化队伍培训班等,同时她参与各类采风创作和研讨活动也有很好的平台。几年间,范翱鹰创作的10余首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2个、省级奖项4个,为我市文化事业发展增色不少。

    记者了解到,5年来,在我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推进过程中,多渠道的培养正帮助着入选人才加速成长:对第一层次培养人员推行双向选择导师结对制进行重点培养;每年组织部分人选到国内重点院校开展培训研修,每两年组织一批人选赴国外知名学府开展短期综合性或专业性培训研修,每年选拔一批人选赴国外开展中长期进修。同时,今年以来,为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为行业领军人才打造来自各行业的优质“朋友圈”,市人社部门推进组建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学科组,鼓励和支持学科组开展各项活动。今年10月,学科组活动“名师名家与名城名都建设”高级研修班一下子就吸引了200位领军人才参与,全市教育界和社会科学界各领域的名师、名家,通过各种观点的激情碰撞,为业务能力“充电”。11月初,30位领军拔尖人才前往深圳华为和腾讯参加“对标学习”研修班,也让许多行业人才开启了更广阔的视野。记者了解到,培养工程中的“学科组”平台,今年以来已开通“名企直通车”和“名师直通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加强跨界跨学科的学习交流,从而达到扩大学术视野、跟踪学科前沿、启发创新思路、促进学术合作、加快成果转化的目的。

    成绩 首批培养人员期满考核成绩耀眼

    五年磨一剑,在今年6月,市首批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培养期满后,相关专家对培养人员进行了分类分层量化评审,首批培养人员中,获优秀等级的达170名(其中27名为直接确定优秀),良好的154名,合格的106名。同时,有42名培养人员在新一轮选拔时晋升第一层次,50人晋升第二层次。

    记者了解到,5年培养期内,我市的这批领军拔尖人才拿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1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70项;在国际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1160篇,在国内核心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1876篇;出版著作共406部;承担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科学基金项目273项,国家重大重点科技项目78项,973项目10项,863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656项,1000万元以上横向合作项目46项;取得授权国际发明专利54项,授权发明专利1055项;制定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43项,行业标准147项;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233个,医疗新技术37项;开发农业植物新品种13个,新品种推广面积114万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