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2月0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2050中国》
胡鞍钢等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年9月
本书由中国国情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胡鞍钢教授主持撰写,围绕“2050中国”这一主题,从更专业、更全面的视角,分析到2050年的中国发展大趋势,前瞻性地提出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及战略步骤。
曲青山 著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7.10
《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新境界》
曲青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十九大报告起草人之一、《共产党执政规律》课题组首席专家。本书分为总论篇、专题研究篇、理论探讨篇3个部分,收辑25篇阶段性重要研究成果,结构严谨、逻辑严密。从宏观上的总体论述,到中观上的专题研究,再到微观上一系列具体问题的分析探讨,既抓住了重点,又突出了亮点,很有说服力。
本书编写组 著
人民出版社 2017.11
《十九大精神十三讲(图解版)》
本书分十三个方面,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进行了深入解读,并辅以大量图示、图表等,直观、通俗、生动地介绍了十九大报告的内容,力求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十九大精神。
本书编写组 著
人民出版社 2017.9
《十八大以来新发展新成就》
本书以权威的解读、生动的事实、鲜活的例证、充分的数据、透彻的说理,汇集了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近五年来的工作进展和主要成就。本书由外交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27个权威部门撰写,并由部门主要领导审定署名,是一部集权威性、全面性、深入性为一体的反映十八大以来主要建设成就的著作。
金灿荣 著
《中国智慧: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7
全书包括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外交的表现和特点、中国积极维护大国关系、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国家和地区关系、中国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中国大力推动全球治理以及对中国外交的再认识等专题。通过这些专题介绍和解读,可以有效地增进读者对中国的了解、稳定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预期。
韩庆祥 黄相怀 等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7
《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
本书紧紧聚焦于中国道路这个重大主题,在揭示中国道路的历史背景、对中国道路进行总体性理论阐释的基础上,系统展示了中国道路的“生存性贡献”“发展性贡献”“制度性贡献”“文化性贡献”“和平性贡献”,联系现实、内容厚重,逻辑清晰、分析深刻,论点丰富、视角独特。
董振华 等 著
人民出版社 2017.9
《治国理政思想方法十讲》
本书系统总结和阐述了习近平强调的思维方式,包括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求实思维、实践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开放思维、价值思维等,供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参考。
(图书信息由宁波市新华书店提供)

    编者按

    把握时代脉搏,感知时代温度,将时代特色融入图书,是主题出版的无穷魅力。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后,众多优秀的主题图书相继出版发行,印证了这一点。比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讲故事》,现已发行150万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截至目前已发行400万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本期“社科书架”栏目,集中推荐一批十九大主题图书,以供大家学习之用。这些图书,主题把握精准,内容和形式又不拘泥,有很多突破和创新,便于读者准确领会十九大精神的深刻内涵。

    国家兴盛和衰落绝非偶然

    胡鞍钢          

    从中国的发展过程之中,我们提出一个理论框架——国家生命发展周期,这个框架的好处就在于能够从一个国际的、历史的、比较的视角看到中国为何衰落又为何重新崛起。

    一个国家的生命发展周期、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发展都会经历四个阶段:准备成长期、迅速成长期、强盛期、衰落期。核心问题是什么呢?国家竞争的本质就是创新竞争。一个国家能否创新而不僵化、不停滞,能否持续地创新不中断、不夭折呢?前车之鉴就是苏联。同样,一个国家能否比它的竞争国家,比如像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更具有创新力而不骄傲、不落伍呢?

    因此,一个国家兴盛和衰落绝非是偶然的。它的衰落的根源就是不能创新,压抑创新。它的不断创新正是一个国家崛起或者说迅速崛起走向强盛的最根本的动因。因此,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也是一个最好的验证和说明。

    西方国家是先崛起后衰落。我们正好相反,是个U字形的,先衰落后崛起的过程。1820年的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3,到了1950年降至不到世界总量的1/20,只有4.5%,这是一个传统农业社会衰落的最低点,从而也是现代工业文明、现代工业化、现代工业社会的起点,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大使命,它一定要发动和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以及今天我们正在经历的信息化、数字化。

    1950年以后,中国才真正进入现代经济增长时期,它的标志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或者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能够持续增长超过1.0%。有经济学家认为,作为后发国家,如果人均收入或者人均GDP增长率超过4%的话,才有可能追赶先行的发达国家。从全球经济史的角度来看,从1955年到2005年,只有十个国家达到这个速度,其中人口超过几千万的只有五个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泰国、中国以及苏联(从1928年到1990年,并扣除二次大战时期)。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按照国家生命发展周期来看的话,基本上可以看得非常清楚。1978年之前就是中国现代经济的准备成长期,因为它完成了几个基本建设:首先是发动了工业化,建立了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是建立了比较独立、比较完整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第三特别是建立了一个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现代国家制度体系。从而,才使得中国在极低收入水平条件下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即改革开放阶段,这都与前30年所奠定的人力资本基础、物质资本基础、工业化基础以及制度基础,是紧密相关的。

    1978年之后,中国开始进入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第二个阶段,即迅速成长阶段,或者说经济起飞阶段。由于我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的人口国家,因此它的崛起不只是一般国家的经济起飞,它将改变世界经济格局、政治格局,甚至正在改变世界的科技格局。

    到2020年之后,因为起飞阶段大体上是40年的时间,中国将进入强盛期,即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无论是我们展望到2030年、2040年甚至2050年,都处在这样一个国家发展的强盛期。

    (摘自《2050中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