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白村:

雪窦山下古村换新颜

上白村鸟瞰全景。(朱军备 摄)
上白村古樟树。

    三面环山,一溪穿村,古树挺拔,新楼崛起......奉化溪口镇上白村在青山围护、花木掩映中,走过了八百多年的沧桑岁月,正从贫穷落后迈向富裕文明。

    近日,笔者走进上白村,与村干部、村民座谈,寻找集体经济薄弱村改头换面的“良方”。

    本报记者 朱军备

    通讯员  金文昕       

    居雪窦之麓,饮名山之水

    上白村由上白岩、玉溪、入山亭三个自然村组成,位于溪口镇西北,南临著名景点蒋母墓道、杜鹃谷,西枕雪窦山麓,北靠四明山脉。村庄山脉绵延,石崖洁白如玉;名山溪穿村而过,将村庄分成溪里、溪外;一棵古樟枝繁叶茂,亭亭如盖,已有350年历史。

    追溯村庄来历,新编村志中引用《四明玉崖徐氏宗谱》记载,认为“始祖迁居玉崖至少在870年以上”。始祖为徐堰王,有“东海王”之称,徐氏后人即“东海徐氏”,村中“东海世泽”之匾仍清晰可见。

    村中的名山溪全长约10公里,分别源于商量岗高崎路和木莲岩、兰田岗头,自西北中峰、桃花湾流来,经名山坑后,穿村而过,向东南溪口流去,与剡溪汇集。

    “地处幽胜,有玉崖之洁,有曲水之清,沃野绕其前,崇山绕其后,族人可摘可钓可牧可耕。”上白村如此美好的自然环境,却由于人多地少,交通不便,旱灾时发,以前一直处于经济薄弱状态,尤其是村中道路狭小,村民的房屋多为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或90年代初建,布局混乱,破旧不堪。

    村委会副主任徐南永说,村里的企业很少,村民的经济收入以种植花木、雷竹、水蜜桃为主。其中玉溪、入山亭两个自然村,经济较为困难。

    滚动式拆建,旧宅变新楼

    创办建筑队、房产公司的徐华栋在担任村委会主任时,就决心改变村容村貌。2010年,他同村干部们筹资1000万元建起了村办公楼,并将附属楼建成“玉茗园”,用于村民办婚嫁喜事。

    同年,他着手启动整村民居改造工程。全村1015户,除十年内连片的70多幢房子保留外,绝大部分住宅都要拆旧建新,初步测算建设资金需要4.97亿元,而村集体年收入又有限,这在当年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空中楼阁”。

    徐华栋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去外地考察,学习先进村的经验,回村后制定总体规划,决定采取原拆原建、拆一批建一批的“滚动式拆建”方式。按照国家政策,村民将旧房拆除后,可以置换到几百亩国有划拨土地,由村里统一规划建造农改房,并留出少量土地用于商业开发,以弥补资金缺口。

    方案确定后,上白村报批了首期启动用地50亩,并由镇政府担保向银行贷款首期建设资金。“要感谢各级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因旧村改造我村被列入省中心村试点。”如今已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的徐华栋真诚地说,如果没有新农村建设政策,没有政府向银行担保,这项工程是无法启动的。

    村民拆除旧房后折价,可享受到新房分配。这件让大家受惠的实事,做起来并不容易。“过程是痛苦的!”村党总支副书记徐国义说,从拆迁动员、拆迁协议签订,到旧房面积测量、新房安置分配,都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拆旧建新工作千头万绪。但村班子非常团结,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

    如今,两个自然村已完成拆迁,大部分村民也已安置好。全村已有500多户拆除旧房,新建房屋约25万平方米,40%的村民住进了六层高的新楼。村民徐再优拆除350平方米的旧房后,分配到400平方米的四楼新居,他开了一家青年旅舍,一家人小日子过得非常舒适。

    “村民的固定收入成倍增长,两个薄弱自然村情况一年好过一年。”徐华栋说,“力争再用三年时间,将所有该拆的旧房拆除,让全体村民都住上新房,并且在资金上略有盈余。”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