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鲍科:果园走出“国际范”

鲍科采摘樱桃番茄。(沈孙晖 摄)
红树莓喜迎丰收。

    本报记者  沈孙晖

    象山记者站 俞 莉 陈光曙  

    走进象山新桥镇上盘村青柯四季果园,无土栽培大棚内传统的菜畦地被改造成一条条栽培槽,一排排一人多高的小番茄藤架整齐有序,一串串黄绿相间的果实沉甸甸地挂在藤蔓上。“这是荷兰引进的樱桃番茄,清口甘甜,市场售价每公斤40元。”果园负责人鲍科笑眯眯地说。

    鲍科今年35岁,是定塘人,一直开办机械厂。2013年,他“跨界”搞起了农业,试验无土栽培台湾农友樱桃番茄。“当时完全是门外汉,只能在网上查资料,向专家请教,失败了很多次。”鲍科说,他不知道无土栽培中最“核心”的营养液配方,只能用普通肥料代替,导致种出的果实很小,产量较低。

    失败是成功之母!去年11月,鲍科和同学在上盘村承包50亩地,创办了青柯果蔬专业合作社,并斥资搭建钢结构温室大棚,坚持走无土栽培之路,“我特地从国外带来农业书籍,依据书上配方配制,终于解决了营养液的难题。”

    同时,鲍科采用国外现代农业的生态种植理念和技术,分别引进新西兰肥料浓度反馈系统、以色列滴管浇灌系统,以斯里兰卡椰糠作为栽培“土壤”,用比利时熊蜂给果树授粉,提高授粉效率。此外,他采取信息素诱剂、防虫板等生物防控技术,还每天在大棚内播放柔和的轻音乐,“书上说音乐有助于果树轻松生长。”

    最让鲍科引以为豪的是,整个果园的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是“本土魂”,且是其亲手设计制造。“我大学专业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又办了机械厂,所以淘宝上销售的那些水肥一体化设备,我一看广告图片就知道设计原理。”他根据果树不同生长时期调节好相应的营养液浓度后,系统便能自动定时定量浇灌,“就像给婴儿喂奶粉,不会‘过量吃撑’或‘不够挨饿’。目前我正在申请专利,当地一些‘红美人’柑橘种植户也想向我买这套设备。”

    在种植的水果品种上,鲍科同样“国际范”十足。除荷兰樱桃番茄外,他还引进种植了美国“双季红树莓”、日本“初恋”“白雪公主”等品种草莓。据介绍,青柯四季果园是目前我省首个温室大棚无土栽培美国“双季红树莓”成功的基地。“今年6月投资70万元,引种了4000株‘双季红树莓’。”鲍科告诉笔者,红树莓富含维生素、花青素、水杨酸等多种有益成分,其中活性物质树莓酮能有效预防脂肪堆积,属于高端水果,“这种树莓含在嘴里让它慢慢融化,酸酸甜甜味道很赞。”

    从10月开始,青柯四季果园陆续迎来了收获期。“红树莓已经摘了约200公斤,可收至明年2月,目前上海市场零售价高达每公斤200元;樱桃番茄不久前刚采摘,预计产量1万公斤左右;草莓本月底可上市,因无土立架栽培亩产量比普通草莓高一半。”鲍科表示,今年果园预计产值50多万元。

    目前,鲍科已从日本带了200多包甜瓜、西瓜、小南瓜种子,准备明年增种。在无土栽培技术上,他精益求精,打算在椰糠中混合草炭,“草炭有机质含量有90%多,种出的水果口感更好。”与此同时,鲍科计划把果园面积扩大到100亩,除种植、供游客采摘外,还打算开辟一块专门的场地作为番茄、草莓的批发基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