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阅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视角还原大时代

——读郁伟年《朝歌晚唱》

    南志刚            

    郁伟年先生的《朝歌晚唱》“意图折射出当时农民在压抑的政治环境、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选择“朝歌”来“晚唱”,体现了书写者对生命历程的“返观”,在钩沉记忆和故事的过程中,进行心灵和生命的“自我补偿”,用小视角还原大时代。

    《朝歌晚唱》突出的特点就是“小”,视角小,故事小,空间小。全书以“记”为名,随类而辑,基本以“我”为视角展开叙述,所记皆为小事,空间集中于乡村。小视角的个人化叙事,将历史事件、人物、时代氛围叙述得鲜活生动:古朴自然的风貌,安宁和谐的氛围,浅借满还的邻里关系,循环生态的生产方式。“稼穑记劳”真实再现生产队的劳动场景,既有生活之艰辛,也有劳动之快乐;“四季记趣”以儿童视角叙述乡村生活,有天真烂漫之趣;“时代记历”以亲历亲见的“忆苦饭”“破四旧”等,直抵历史的“硬伤”;“旧物记情”以“物”为载体,在温情的叙述中透出些许的伤感;“风俗记实”记录了20世纪中后期浙东“上坟”“端午节”“做年糕”“探亲”“嫁囡”等风俗。《朝歌晚唱》有人、有事、有物、有景,构成一幅浙东乡村全景动态图。

    《朝歌晚唱》以小见大,用一个一个真实的小故事,见证特定时代,还原农村生产、生活的细节,在今昔对比中反思历史教训。《交公粮》反思道:“繁重的征购任务束缚了农民的手脚,成为农业生产的实际指挥棒。为了完成国家任务,农业生产结构十分单一,就是以粮为纲。”不打破僵化的经济模式,不承认、不尊重农民的“私”,就不可能解放农村生产力。尽管作者赞叹“农民宁可自己勒紧腰带也要完成国家任务的精神”,但勤劳勇敢的农民长期“勒紧腰带”,总不是光彩的事,“仓廪实而知礼节”,长期贫困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梦》记述了农村男女青年“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愿望”,女孩向往成为列车员、环卫工人,男孩想当兵,甚至希望通过婚姻改变命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特殊时代,由于户籍管理、社会分工而导致的城乡差别,对农村青年男女生存选择、人生理想的深刻影响。“破四旧”中,古籍、字画、古董被没收了,精美的砖雕、木雕被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文化积淀遭受了空前破坏”,在反思中带有忏悔和自省。

    《朝歌晚唱》深情地回忆乡土伦理中的浓浓亲情,深度挖掘特殊时代乡村生活中的人性美,集中展示纯真质朴的生活乐趣。《宣传队》里农民自发组织了文艺团体,自己做乐器,自己排练歌曲、样板戏、三句半,在农闲的时候演出,用风趣幽默的方式,给处于“文化沙漠”状态下的乡村,带来一股清泉,滋润农民枯燥乏味的生活。《桥头》里的桥头,是“不可多得的社会学堂”,孩子们在这里忘情地听故事、听历史,桥头成为转述乡村知识的场所。作为时代的产物,赤脚医生虽然医术有限,却能近距离地解决农民的燃眉之急。“土郎中”更是作为中华民间医术的传承人,走村串户,悬壶济世。《批斗会》里,“农民对知识分子还是比较尊重的,不叫他们干重活,有学校的就叫他们做老师,或者做个记工员什么的”,淳朴的乡村伦理在夹缝中显现,对读书人的敬意和惠顾,给人一丝情感上的慰藉。从“四季记趣”中,我们可以集中感受到乡村少年“捉泥鳅”“拾田螺”“放鹞子”时的单纯快乐,也不难从《拾舍》《看电影》《小电影》等篇目中,体会属于那个时代的兴奋情绪。

    《朝歌晚唱》的叙述语言朴实无华、干净纯洁,与淳朴自然的乡土生活相得益彰,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叙述节奏平稳祥和,不疾不徐,一个个细节娓娓道来,如细雨无声,显示出作者的雍容气度和平和心态。点缀于书页间的几幅插画,采用写实手法,不仅具象地传达了文字的意蕴,更有效地延展了作者的意趣。

    (作者系宁波大学教授、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