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经济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

    江 海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谆谆告诫:“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这一要求,赋予服务型政府具体的内涵,为政府职能转变指明了方向,也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如何关注和回应人民需求确立了新标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把历史的时钟拨回到2004年的1月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心无百姓莫为官》。他在文中指出: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十多年过去了,再次翻出这篇短文,读来依旧是那样的情真意切,那样的发人深思。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如何对待老百姓的事以及他们所关心的事,在今天看来,其实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它就像一面镜子, 在细节上照出执政者的政治品格,于细微处见证为民担当的精神状态。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再到“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这一路走来,无不彰显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宗旨意识和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

    因为有了这样的追求,我们党制定的每一项方针政策,无不是以让老百姓受益、让老百姓满意为出发点的;因为有了这样的追求,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每到一地,总是深入群众、访贫问苦,下田头、坐炕头、察实情,揭锅盖、看余粮、拉家常。家里有几个孩子?一年有多少收入?年景如何、收成怎么样?看病医保能报销多少?看似随意闲谈,却饱含着浓浓的民生情怀。

    当然,聚焦现实,问题也有不少。孩子上个学要托东托西,办件简单的事情要开诸如“我妈是我妈”之类的证明,企业上个项目要来来回回搞“审批旅行”……面对群众长期诟病的问题,近年来各地政府也采取了积极行动。瞄准过去习以为常的做法,从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小事”做起,推行减政放权,优化公共服务,努力回应中央要求和群众期待。如浙江正在全面开展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立足于“宁可政府自身多跑腿,让办事群众少跑腿、不跑腿”的服务理念,大刀阔斧地进行流程再造、体制创新、事项整合,让权力回归服务本源,受到了群众欢迎。

    从领导人的言传身教、以身示范,到各地政府的改革探索,“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升华为全党的共识和意志,这是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一大进步,顺应了新时代的召唤,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就在“服务”二字。把服务的理念树牢了,把服务的角色摆正了,把服务的工作做实了,老百姓希望政府部门帮助解决的一些小事、急事、难事,能够就近解决、及时解决、满意解决,那么服务型政府的“金字招牌”自然就立起来了。

    “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挂在嘴上容易,落到实处并不容易。我看,关键是要用心、用情、用力。所谓用心,就是要把老百姓关心的事,时时刻刻放在心上,真正把它当成自己的事;所谓用情,就是要带着感情去想办法、去沟通、去解决问题;所谓用力,就是全力以赴为群众办事,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多而推诿,不因事难而逃避。

    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服务型政府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是我党在新时代必须答好的一道考题。全体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不断增强“谋大事”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办小事”的意识和热情,通过一件件民生实事的办理,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党的为民情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