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炜宁 周 琼 王 佳 陈 敏 教育质量越来越高,超八成残疾少年可以上高中;全市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4.3%,位列全省第一;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3万多名困难老人享受政府补助;家庭医生签约加快推进,72万重点人群拥有家庭医生……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宁波市民生活中又增添了不少获得感。 超八成残疾少年可以上高中 教育部门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深化教育改革。 上月底,192位来自各区县(市)的乡村教师与47位市级名师结对,开启名师骨干带徒和名师联片指导项目。在此基础上,同学科的导师和学员将组成指导团队,联合学员所在的乡村临近片区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引领全员乡村教师常态化学习。这标志着我市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计划正式启动,近万名乡村教师有了更好的专业成长空间。据介绍,这项扶持计划到2020年将重点培养200名左右乡村中小学幼儿园青年骨干教师,引领并带动周边教师共同成长。在不久的将来,宁波乡村学校会有越来越多的名师。 我市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目前全市共有11所特殊教育学校和266个资源教室。2014年,占地107亩、投资3.5亿元的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投入使用。目前,象山、宁海培智学校扩建工程以及奉化培智学校的迁建工程即将竣工,北仑培智学校的迁建工程已经启动。各区县(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9%以上,学前、高中段的入学率分别为69.73%、50.41%。去年出台的宁波第二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瞄准了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让这两个年龄段有就学能力的孩子都能入学,让更多的残疾孩子享受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 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4.3% “宁波,是我梦想起飞的地方。”从弗吉利亚理工大学毕业后来到宁波的余峰,2015年创办了宁波微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无线充电技术的研发和商用推广。经过短短两年成长期,“微鹅电子”荣获中国(宁波)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冠军,奉化因地制宜建立38个“强村带动”“产业纽带”“文化共建”“项目联动”等模式的区域党建联合体,覆盖201个村;宁海实施亿元“造血工程”,集中打好百村立功竞赛、百家机关村村帮等“组合拳”,过去的薄弱村年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0万元…… 与此同时,为破解基层治理的难题,全市2503个村全面推广“村民说事”制度,形成“有事好商量”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在象山,一年来采纳议题3000余个,协商确定的村级重点项目动建1147个;在镇海,建立428个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实现网格党建100%覆盖。 关键词:从严锻造基层铁军 好干部,是基层干事创业中的核心一环。 如何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宁波基层铁军”?我市在严把换届关口的基础上,重用担当型干部,充实专业化干部,储备年轻化干部,建立一支深化改革、破难攻坚的干部队伍。 在去年村社组织换届中,我市回引党员能人520名,调整不胜任、不作为村社干部459名,53个选情复杂村一次选举成功率达98.1%;全面开展新一届县级班子运行情况“回头看”,在100个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开展干部专项考察,及时发现一批能当善任的干部。 突出一线实干导向,聚焦改革攻坚克难。 江北全面推进“依事见人”长效机制建设,每周每月每季公布各项工作排名;鄞州创新开展“竞标选才”,把一线破难的“大脚板干部”选出来;北仑开展“千名书记破难题、万名党员树形象”活动,月考核、季排名、年评绩;慈溪95%的办事事项实现“零上门”或“最多跑一次”,平均精简办事材料30%以上,办理期限缩短20%-50%…… 2017年,各地将“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检验党员干部能力作风的试金石,引导党员干部在推进4112个攻坚项目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完成剿劣任务,超额完成了“三改一拆”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