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羽 在美国主张“制造业回归”的大背景下,对于苹果能否搬回美国,各界持有不同看法。探讨这个话题,其实有助于我们对中国依托区域供应链体系、实现产业链升级作出更深刻的思考。 事实上,假如苹果公司将产品组装环节从中国转移到美国,供应链综合成本将会显著提高。虽然美国在土地、电力等能源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即使不考虑劳动力成本差异的条件,仅是从东亚各国大量进口手机零部件的运输和物流成本就十分高昂。由此,供应链综合成本不降反升。同时,从供应链的反应效率上看,如苹果公司把战略重心回撤美国,意味着其可能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消费市场上丧失竞争优势,而这正是其竞争对手所希望看到的。 东亚区域供应链的形成,不是哪一国决定的。同样,也不会因为美国政府的某些政策而会有根本性改变。它背后反映的是欧、美、日的全球生产布局,反映了跨国公司基于产品工序全球分工层面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益最大化的竞争结果。 就中国而言,我们凭借要素禀赋优势成功地嵌入全球手机供应链,也带来了中国手机产业“从无到有”并逐步壮大的历史变迁。例如,在手机声学器件领域、玻璃面板领域、电池领域、光学相机领域,多家中国本土企业通过最早为跨国公司提供OEM(原始设备生产商)服务,再到ODM(原始设计制造商),进而转型为OBM(原始品牌制造商),凭借“干中学”实现了在手机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攀升。 当然,在更大范围的规则制度和协商层面,我们也有必要根据新的情况展开一些新的拓展。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区域贸易协定数据库的统计显示,东亚地区至少存在16个相互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FTA)。这些协定制定了互不相同的原产地规则。相关研究表明,多重原产地规则已成为阻碍企业利用FTA、影响区域供应链合作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鉴于此,中国作为东亚区域供应链中最大的生产制造国,有必要积极通过FTA框架推动原产地规则的一体化。建议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为平台和契机,重点推进关于原产地规则协调和便利化的议题,进一步降低供应链一体化的实施成本,从而为中国企业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此外,还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重点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尽快落实在港口、铁路、公路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尤其要在货物通关等领域的贸易便利化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促进中国企业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投资贸易,最大程度降低区域供应链的运作成本,推动区域供应链体系的进一步深入。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