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26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钟声唤醒老城厢的记忆

——写在《鼓楼钟声》出版之际

    周东旭

    我是2005年开始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或是因为谙熟古典文学的缘故,加上对宁波地方文化的热爱,上班之初,便下功夫对宁波的地方文献开始了细研。《四明谈助》、民国《鄞县通志》翻过多次,平时串街走巷,实地踏访,对宁波老城内的文物建筑也慢慢熟悉。偶尔写一些相关的介绍文章,类似散文、普及读物,比较零碎,不成系统。

    我们办公的地方是张苍水故居,这是一幢400余年历史的老房子,每逢秋日,冷雨敲窗。记得我写的第一篇文章就叫《留得青瓦听雨声》。2005年的岁末,在宁海长街举行了一次纪念张苍水的活动。回来后,我写了篇《煌言塘》,介绍张苍水在那儿筑塘造田,“国事固沧桑矣,而民事宁可缓乎!”当地老百姓因为张公主持筑塘造田,把海塘命名为“煌言塘”。这件小事折射了张苍水关心国事民生的情怀。数年后,我出版了《苍水诗注》,为第一本研究张苍水的诗注,虽然注得不好,算是起步吧。重要的是,只要做些事,总能在做事的过程中学到许多。我曾考证老城内的园林,撰写了《甬上名园考略》,统计的园林数据被研究江南园林的权威著作引用。

    2007年,我偶然发现了关于月湖的一则故事,源自钱塘才人瞿佑的《剪灯新话》,讲述了月湖上美丽的生死恋,“世间万物幻泡耳,往往有情能不死”,我将其改为戏曲本子《牡丹灯》。这个故事在朝鲜、韩国、日本、越南极有影响,是“海上丝路活化石”的文学作品传播见证。

    近年来,在宁波文史爱好者中流传着一张图,它以散点透视法立体地描绘了宁波城区主要建筑的外观,这幅“写意的地图”将城厢内的水陆交通要道作了交代,标识出地名近400个。这幅图就是《宁郡地舆图》,绘制于1846年至1850年,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最详尽的宁波城厢地图。

    大概是2012年,我萌生了一个念头——把这近400个地名中的100余个重要地点,根据地方文献资料、考古出土文物、现存文物建筑,写100余篇考证文章,以散文笔法通俗易懂地介绍给读者,有图有真相,相信会得到读者的认可。这也可以说是一本比较直观的宁波城地理历史作品。

    同时,我以《宁波城的生命印记》为题,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做了近30场的分享讲座,在宁波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录制《千年海曙:宁波城的生命印记》10集。这期间,我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对老城历史烂熟于心。电视台的讲稿,也已出版。

    《鼓楼钟声:宁波老城的生命印记》便是这样而来的。不过因为老城区的文化底蕴实在丰厚,所以列入宁波文化丛书(第二辑)时,分为《鼓楼钟声》《书香月湖》《江厦观潮》等书出版,我所著则依然偏重于古代的城市文化与鼓楼片区的历史文化。

    宁波老城内,大街、小巷、河渠、桥梁、官署、仓储、书院、寺庙、宗祠、牌楼、寺塔、城池等鳞次栉比,中国社会是一个礼制社会,儒家的礼法融入了古代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古代的城墙、城楼、城门、护城河、鼓楼、钟楼都是有模板的。城市有中轴线,有行政中心、商业区、居民区,且力求严整、方正,方位间也讲求尊卑分明。宁波老城不仅是宁波的府城,而且是旧鄞县的县城,所以城中有府衙、县衙、府学(孔庙)、县学、府庙(城隍庙)、邑庙。城中的每一条街巷均有故事可讲。

    2015年底,我入驻鼓楼(海曙楼)办公,工作之余,便细细梳理书稿,直到出版。鼓楼悠悠的钟声,每敲一声,犹如向湖中投入一块石头,水波向四处荡漾。钟声悠悠,似乎从古时穿越而来,又由近及远。一个有历史文化的城市,因为钟声显得更有厚重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