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2月0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形式主义的“年终总结”何以成为不可或缺

    马涤明

    岁末年初,正是各单位写总结、汇材料的集中时段,很多基层工作人员为此忙碌。总结本应是成绩单,盘点成就、分析不足。然而,记者实地探访中发现,许多地方依然受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思想的影响,热衷表面文章,注水抄袭,甚至弄虚作假,让成绩单打了折扣(2月7日《人民日报》)。

    年末时刻,机关要写的材料多,一是因为上面要得多,一个通知下来,下面就得写并按时“交卷”;二是“上面”多,下面承担了多少职能,就有多少上级部门要总结材料。而总结材料的规格,动辄几千字甚至几万字,否则就不叫“材料”,不叫“报告”,如报道中提到的情况,字数“不够”的话,连本部门领导这一关都通不过。

    但数万字的总结材料报上去,上级部门真的逐字逐句看吗?我觉得不大可能。一是,哪个部门、哪个领导都没有那么多时间,如果真的有时间逐一阅读各部门报上来的“万言书”,还能有时间做别的工作吗?二是,对这种八股文味道甚浓的官样文字材料,若通篇阅读,恐怕需要的不只是耐性。如东部某县政府机关干部张天所说,材料必须有基本的体例,要有头有尾,有修饰有文采。而所谓的“体例”“文采”和“头尾”格式等,恐怕更多的是官文官话套路。网上曝出的“开封指导漯河”“邯郸学步青岛”“神木爱长沙”之类的“官抄”问题,除了一些工作人员不认真、懒惰,还有一个原因,估计就是这些官文材料的“体例”与“文采”,套路成分太多、格式趋同。而既然就是那些套路,一些人索性就直接“拿来”了。

    年末,对全年工作做一下回顾和总结,盘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同时确立下一年的努力方向,是必要的。但必须搞出一份合乎“体例”的文字材料,这样的要求,像一些负责文字工作的干部所说的,并不务实。成绩和不足,完全可以拿数字说话,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也一目了然了。非要把总结做成一篇文章,必须写得面面俱到,“上级正确领导”之类的格式语言必不可少……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年终总结”却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实际上,上级部门、领导也知道,这种“年终总结”纯粹就是在做无用功。但既然走套路就必须讲规矩,该走的形式一样不能少,比如开总结大会、领导台上读报告、下面职工“认真听报告”;比如打印、装订成册上报……根本原因是,延续而来的规矩不能改,这与“祖宗之法不可变”是同一种逻辑。

    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甚至就是走形式的“年终总结”,反映着机关作风、官员思维方式的保守和僵化。在深化改革、转变作风的背景下,一个早就没有理由坚守的“年终总结模式”,却仍被上上下下当成一项重要工作,难免叫人担心:主动改革的意识究竟有多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