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2月0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说说大宋的“年文化”

    枕 流

    宋代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朝代,大臣比较有风骨,皇帝有时也秀一把人情味。那时候文化特别发达,像苏东坡、王安石、范仲淹这样兼具文人和官僚身份的名家频频出现,宛若群星闪耀天际。经济发展,民生趋安,所以从中衍生出不少多姿多彩的风俗文化,有一些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千年后的今天。

    过年,也叫“过新年”,所谓辞旧迎新。而“新年”这一名词正是源自宋代。宋人笔记《梦粱录》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现在我们过年,有七天的假期。北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年休假也是七天。但这个制度一度被一位北宋名臣打破过。他当时担任三司使一职。因公事繁忙,放假多了,耽误事情,于是就向皇帝上书:“每节假七日,费事颇多。请令后,只给假五日,自此始也。”这位大臣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铁面无私的包拯包大人。然而这一建议因遭到广泛反对,在宋哲宗即位后,年休假又恢复至七天。宋代假日制度中也有值班一说。官场中用“休务”一词来指“不值班”。元祐二年,苏轼之弟苏辙曾这样描绘自己过年时的情形:“七度江南自作年,去年初喜奉椒盘。冬来误入文昌省,连日斋居未许还。”说的是,自己明明可以休假,却因为要值班,所以即便是过年,也只能恪尽职守在岗位上老实待着。

    在宋朝,能够连着休息七天的节日一共有三个:春节、冬至和寒食。而古人的“年”,就是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的。宋朝人远比我们现代人更重视冬至。有多重视呢?“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岳祠城隍诸庙,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不仅民间如此,帝王之家也是一样:“朝廷大朝会庆贺排当,并如元正仪。”我们都知道,除夕夜得守岁,可在宋朝,冬至那天晚上也要守岁,而且还要向亲朋好友馈送自家精心制作的各种点心作为节礼。

    除此外,宋朝过年的诸多讲究中,还有一样必不可少,且这项风俗到今天依然有流风余韵,那就是祭灶。宋代诗人范成大写过一首著名的《祭灶词》,里面有句:“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可见当初灶王爷上天言事的时间和今天一样,都是腊月二十四。但今人祭灶是腊月二十三。为什么宋代祭灶是腊月二十四呢?一种比较有趣的解释是:宋时还没有蒸馏酒,而未经过蒸馏的酒水度数高不上去。用这种低度酒祭灶,灶王爷醉得快,醒得也快。要是二十三祭灶,二十四送神,灶君上天时已经酒醒。他若照实向上级汇报这一家人的言行。对民间百姓似为不利——毕竟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谁也保不齐做过那么一两件不怎么地道的事。要是真被灶王爷告到了玉帝那儿,岂不要吃不了,兜着走?所以为了确保灶王爷能在醉醺醺的时候上天汇报,百姓们决定:干脆就当天祭祀,当天送神,两桩事情全搁在腊月二十四那天完成,省得灶王爷在清醒时多嘴多舌——呵呵,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过年的前期准备工作中,“置办年货”是个大头。宋朝是一个基尼系数高、贫富差距大的朝代,穷门敝户的升斗小民还是很穷的。有的甚至逢年过节,想买些年货也会因阮囊羞涩而犯难。好在宋代商业已很发达,商人们在那时隆重推出了“分期付款买年货”的新型销售形式。这里提到的“分期付款”,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买主买东西时,若钱不够,可打欠条,然后到附近店铺找一两个店家做担保人,确保有钱之后一定支付掉欠条上的款项;另一种方式名为“义会”,也就是买家提前半年,定期去某家销售年货的铺子里存款。这样到了过年的时候,这家铺子会按时将你订购的各种年货送来。因是每个月存一点,积少而成多,所以对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影响不大。又因是预先付款,其实卖家也从中得了便宜,往往愿在价格上再给买家一定的优惠,如此操作,算得上是双赢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