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2月0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揭示巧克力的魅力之源

——读《巧克力:一部真实的历史》

    赵青新

    在美国影片《浓情巧克力》里,朱丽叶·比诺什扮演风情万种、兰心蕙质的甜点师薇安,当年观看这部影片时,我的注意力几乎全集中于薇安和洛克斯(约翰尼·德普扮演)之间魅惑人心的情感故事。近读《巧克力:一部真实的历史》,回忆老电影,我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书平易好读,全方位揭示了巧克力的魅力之源。作者是美国人类学家、食物历史学家索菲·D.科,以及美国耶鲁大学人类学名誉教授麦克·D.科,他们长期研究玛雅文明,发端于美洲“可可”的巧克力,当然成了关注重点。

    本书证实,电影中围绕巧克力展开的话题,都是有根据的,并非天马行空的文学编造。巧克力的诞生关乎“中美洲创世说”。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可可是天神赐予美洲土著的食物。作者对美洲的奥尔梅克文明、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这些文明之中,都出现了“神之食物”——可可的身影。大篇幅的历史考证,出土文物、民间传说和史籍的交叉对比,提供了一幅前哥伦布时代的美洲生活画卷。

    可可在玛雅人的古典史诗《波波尔·乌》里已经现身,但在众神考虑选择何种食物来塑造人类形体之时,可可没有当选,说明美洲土著的“可可崇拜”应是稍晚之后的事情。可可最初仅被视作普通的野生植株,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索科努斯科地区的人们发现了把可可豆制成巧克力的复杂方法。考古证明,随后出现了各地大面积种植可可的记载和巧克力饮品的具体工序,还有在祭祀仪式上以可可供奉神祇的画像。

    有材料显示,美洲土著也有“洗礼”仪式,据说是将某种花朵和可可粉溶化在森林岩石间采集的纯净之水里,再由贵族涂抹在男孩、女孩的额头,主要用在商业守护神、雨神和生育神的庆典上。当时可可被普遍使用,甚至担当美洲大陆居民日常“代币”的职能,人们乐于接受可可豆作为报酬。可可地位的上升,还缘于它的一种特殊功能的发现。传说中,蒙蒂祖玛连喝50杯可可饮品,以增强自己的精力。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可可中确实含有可使中枢神经兴奋的生物碱——可可碱和少量苯乙胺,后者是人在恋爱时大脑中产生的一种物质。所以,巧克力打开了电影里男女主角的心扉,当可可饮品在体内奔流,眼眸变得多情,空气多了一分流动。不过,可可的催情效用其实很有限,多少有赖于人们的心理幻想。据说在巧克力饮料里加上香子兰、桂皮、南瓜子、牙买加咖啡或者窄叶胡椒等,功效会增加,至少它能提神,能让人觉得开心,电影中薇安就屡次用它缓解周围人的烦忧。

    新大陆的这种植物很快传到了欧洲,加工后成为大受追捧的新奇饮品。可可与它的美洲“伙伴”辣椒、玉米、马铃薯等,伴随新航路的开辟,书写了“全球纪行”。可可的声名在欧洲起初不太好,声色犬马的萨德侯爵据说就喜欢在欢宴上呈献“加料”的巧克力饮品,各种奇谈怪论蜂拥而出,褒贬不一,招致宗教界对此进行鞭挞和围剿。作者梳理了教会与世俗社会围绕巧克力而产生的纷争,认为“这是最好的饮品,也是最差的饮品”。无论如何,就像电影所展示的,薇安带领镇民们反抗神父等守旧势力,最终获得胜利。

    饮食史向来是一部真实的文明史,带给我们别样的观察视角。排除那些夸张的描述,以及学术方面的考虑,巧克力在历史的进程中虽然只激起很小的涟漪,但的确证明了饮食人类学所说的食物的象征意义。好时、德芙、吉利莲……在凡夫俗子的心中,巧克力享有其他商品少有的特殊待遇。对相爱的人来说,能收到一份巧克力,总是满心欢喜的,不是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