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国 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变化,很多生育配套政策还没有跟上,比如0至3岁婴幼儿托育政策至今在顶层设计上还是空白,直接影响了地方在解决0至3岁婴幼儿托育问题上的行动力。全国两会临近,如何完善生育配套政策,成为很多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3月1日《南方都市报》)。 人们认可并且期待,国家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进展。但“幼有所育”到底是什么,人们的认识存在一定分歧。有些人把“幼有所育”指向3至6岁的学前教育,选择性忽视了“3岁以下宝宝谁来带”的问题。 很多人的记忆深处,留着当年上托儿所的影子。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不少国有企业和机关单位开办了托儿所,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婴幼儿托育问题。遗憾的是,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这些托儿所被逐渐“取缔”了。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结构核心化和居住方式分离化的社会转变,家庭照料能力弱化、女性职业发展意愿强烈、抚育成本上升、科学育儿观念发展等使得婴幼儿托育已经成为一块短板。调查显示,当前35.8%的婴幼儿家长有托育需求。 幼儿期是孩子大脑发育、体格成长和健康心理养成的关键阶段。穷有穷的养法,富有富的养法,孩子在3岁上幼儿园前该怎么养?2016年国家卫计委委托研究机构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城市3岁以下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未入托育机构的主要原因是:附近没有接收3岁以下孩子的托育机构和费用太高。 问题就是改革的信号和方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构建托育公共服务体系,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2017年全国两会上,至少40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交了完善0至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建议。可是,各地的态度更多是“等上面的政策”。确实,构建托育公共服务体系离不开顶层设计,但改革从来就是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中协调推进的,有些好举措是顶层设计的结果,有些好举措则是基层探索的结果。 民生需求无小事。“托育服务”短板,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事情。应该看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不小。目前,在解决3至6岁儿童学前教育问题上,还存在严重欠账,再来破题“3岁以下宝宝谁来带”,在人力和财力上面临极大挑战。但这不能成为回避问题的理由。奋斗是幸福的,奋斗也是艰辛的、长期的、曲折的,没有困难就不是真正的奋斗。相关部门更应该以问题为导向,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有共鸣,才能共勉,才有共识。当前必须形成两个共识:一是“幼有所育”不仅指学前教育,二是“托育服务”不能静等上面的政策。201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这提醒我们,“托育服务”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