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讲堂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3月1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阅读力与正能量——

最是书香能致远

图书馆里阅读的人们(周建平 摄)
(王勇 摄)

    顾 玮 藤浩霞 整理    

    “三位一体”

    阅读推广需在循环中实现

    阅读力与正能量关系到每一个人,我们提出“学习型家庭+书香校园+图书馆基层阅读推广”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方略。不要把这三者理解成线性的关系,而应是一个圆的关系。图书馆的阅读推广要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年轻一代读书人加入图书馆的队伍,当然也离不开书香校园的建设。而书香校园的孩子从哪里来?从社会的细胞——家庭中来。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图书馆应积极发挥其阅读推广的作用。

    2017年6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为什么提倡全民健脑?因为我们知道,最是书香能致远。如果让知识的芬芳酿造阅读的精神正能量,让人生的理想插上书香的翅膀,那样,人生就会非常有价值、有意义、有色彩。

    在成人、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首先要强调的是通过读书来求知识、学文化、受教育、明白人生的道理。所以,书香校园建设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孩子上学就是为了读书,为什么还要强调书香校园?书香校园建设是不是一个伪命题?考察孩子的成长过程,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从爱好读书、爱好阅读尤其爱好文学阅读出发的,这样的孩子将来不管学文科、理科、农科、医科、工科,都会喜欢阅读,成为有终身阅读习惯的人。另一种孩子只会读课本、读教学参考书,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最后也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之后他们便不会再去读更多的书,因为他们是在“应试教育+功利教育”的指挥棒下长大的。所以,书香校园建设从本质上来说,指的是课外阅读、素质化阅读、人文化阅读。

    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原则?主要是中国人现在读书太少了。看一看统计数字,2014年,江苏省人均读7本书,已经高出全国平均值,因为当时全国人均是4.77本。我在江苏做阅读推广报告的时候经常讲,有了7本书的指标,你就有了自我“脑检”的数据,如果一年读不了7本书,说明你的精神营养吸取水平低于平均线,就应该感觉到危机感、紧迫感,要奋起直追。而2009年日本的数据是40本,知道差距有多大了吗?

    江苏省全民阅读领导小组每年向全省推荐12本好书,已连续推荐了4年,积累下来有48本好书。在基层的农家书屋、社区分馆,这48本好书是重点推荐对象。除了这些,每一年度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国家图书馆推荐书目、文津图书奖的获奖作品等,都应该成为社区分馆、农家书屋的重点推荐对象。此外,关于家风、家训、家教类的书,“怎么做好父母”“怎么做好孩子”这一类的书,都是非常接地气的,深受基层读者的喜爱。在大数据时代,有针对性的调查可以让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落到实处。

    还有一类书也应该成为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配置的重点,我们称其为“书之书”。如北京大学聂震宁先生写的《阅读力》,就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阅读方法——“忙时读屏,闲时读书”。如果你只有碎片化的时间,看看屏幕上的信息和知识,就能让自己跟这个时代同步、不脱节。如果节假日时间充裕呢?应该读书。重点推荐中外古今名著、经典美文,这些经过时间、空间双重考验的读物,给我们最多元化的精神营养、最充沛的正能量。

    校园阅读与图书馆阅读之间如何打通呢?实际上很容易,有一个“方圆一公里”的概念,就是说,全民阅读推广不仅要接上最后一公里地气,而且还要以图书馆为中心,方圆一公里之内的幼儿园、小学、初中、社区、机关团队,都是图书馆开门迎客、手拉手的重点服务对象。广州少儿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就是这样的,他们跟周边的幼儿园、小学签订了协议,将阅读课放到少儿图书馆来上。

    读书是福

    让阅读像蜘蛛网一般延伸

    漫画家蔡志忠先生告诉我们,读书是回报率最高的一种投资。在浙江省图书馆的大厅里能看到“读书是福”的匾额。阅读,首先是阅读力的问题,阅读力是以阅读的价值观作为基础的。台湾著名经济学家、出版家高希均先生在《阅读救自己》中,提出“新读书主义”这个理念。什么是“阅读救自己”?就是让人在知识的海洋中成长,通过学业、职业和事业三个台阶不断提升自己。

    《颜氏家训》中有句话叫“积财千万,无过读书”。财富是会起起落落的,但是如果自家子弟能把书读好,有了文化就可以自我发展。表达类似意思的古语还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科学普及,应该是我们今后一个阶段全民阅读推广和做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过程中,图书馆从业人员需要做什么?可以从理念和理论的高度,进一步拓展、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和阅读推广。中国图书馆协会和阅读学研究会多年来进行了一些探索,培育了一些书香园地,如苏州图书馆编的《今日阅读》,是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的专门期刊。浙江海宁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武侠小说大师金庸、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家乡,海宁图书馆编著的《水仙阁》杂志,在全国阅读推广界很有影响。其他如南京市图书馆编印的《阅威》杂志、成都市图书馆编印的《喜阅》杂志、上海青浦区图书馆创办的《清阅朴读》杂志,都非常好。另外,温州市图书馆编的《温州读书报》,已经出了200多期,内容涉及温州历史文化、温州的阅读推广,以及图书馆史、馆志的资料积累,是不错的尝试。

    南京大学在2015年新生中尝试开设悦读通识课,称为“悦读经典计划”,用两个学分的方式教会学生读好书。我们把中外古今的经典读物分成6个板块,总共60种,涵盖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明、哲学与宗教这些传统人文科学的内容,经济与社会、全球化与领导力这些被称为社会科学的板块,以及自然与生命这些科学与技术的部分。大学新生可以选一本书读一个学期,以此来提升阅读力。一学期读一本书值不值得?值得!就像我们如果觉得某一道菜好吃,下次还会去那个餐馆,还会点那道菜。

    读书也是这样。举一个例子,你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后,很喜欢,说不定就会去读钱钟书先生的传记,看一看作者到底是什么人。等你把传记读完以后,可能还不满足,就会想起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女士所写的《我们仨》。通过一环套一环的方式,我们的阅读得到了拓展,并从中获得了乐趣,从而自觉转型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找到跟自己投缘的书,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我们把它称为“结网式的读书法”。一本书让你有了第一个支点,随后慢慢地让自己的阅读像蜘蛛网一般延伸,获得更多的知识面,最终变成一个博览群书的人。

    (讲演内容来自鄞州区图书馆“明州大讲堂”,有删节。)

    主讲人名片

    徐雁,笔名秋禾,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现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江苏省政协常委、江苏省南社研究会会长、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兼任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等。长期从事中国图书文化史研究,著有《秋禾书话》《藏书与读书》,主编《中国读书大辞典》《全民阅读推广手册》等10余种作品,家藏书籍万余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