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医疗》 [美]罗伯特·瓦赫特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年1月 |
|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18.1 卢传牧 著 《找回中医的另一半》 本书是一部阐释传统中医原创思维的中医基础读物,讲述古代中医先辈们流传至今的经典故事,阐明真正的中医是什么样的。 |
|
《数字生态论》 赵国栋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11 本书提出了全新的智能经济组织形式——数字生态,为数字赋能实体经济提供了方法论,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实体经济提供了路线图。 (图书信息由宁波市新华书店提供) |
朱晨凯 长久以来,科技一直被视为医疗改革的利刃,然而一旦临床医生开始使用计算机提供医疗服务,就会发现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技术甚至还可能造成致命的失误。那么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医疗,医疗改革的成功之路又在哪里?本书给出了一些思考。 作者罗伯特·瓦赫特系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院长、讲席教授,曾担任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会长,被誉为“医院医生之父”。在书中,作者从医生的视角,通过对100多位相关领域代表人物的采访,写就了一部美国近15年的医疗信息史。这15年里,美国经历了医疗数字化、网络化的重要变革。医疗与信息技术的“婚姻”,确实是一个全球性课题,尤其作为大国,中美有一定的可比性。虽然许多调研针对的是整个大西洋地区,但对于中国也一样适用。因为大家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着:如何使医疗卫生服务变得更好、更安全、更方便、更便宜。但另一方面,若离开全面、高效的技术创新,很难会有国家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医疗行业里的信息技术方面,当下的中国还存在诸多问题。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带来的三种主要影响,包括量化(产生数据信息)、互联(让数据流动)和智能(对数据的洞见),它们正在重塑每一个行业。近期较热的“产业互联网”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然而,中国的医疗行业历经了近30年的信息技术洗礼,相较于其他行业的信息经济变革来说,依旧有些滞后。虽然近些年的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医疗人工智能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但很多医院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架构仍然陈旧,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互联依旧举步维艰,向患者分享电子病历信息才刚刚开始,仿佛是冰火两重天。 对数字医疗的理解,我们也应有所转变。数字医疗早已不是医疗数字化这么简单,它关乎社会、关乎经济、关乎每一个老百姓的健康与寿命。一方面,全球的健康医疗体系,都面临在普惠、低成本、高质量三个变量之间获得最佳平衡的难题,都在从按数量计费的模式向按质量(效果)计费的模式过渡,所以近期常提的“价值医学”似乎慢慢成为一种全球共识。在这一过程中,医疗信息化是重要的基础和手段,成了政府不得不去推动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医疗在公益性与营利性、开放性与隐私性、科学性与人文性、垄断与创新等很多方面,都存在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也都会体现在医疗信息化的全过程中。 值得注意的是,书中频繁出现的一个术语,即电子健康档案(EHR),一般将它理解为一个患者的电子化的医疗数据,但书中主要指的是医院内的信息系统,这些不同的提法和认识,十分值得国内医疗信息技术领域从业人员借鉴。对于国内医疗卫生的主管部门、各类医院的管理者,尤其是信息化支持部门,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医疗信息生态演变方面的一些洞见。对于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者、医疗的“云物移大智”(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从业者们,也能获得更多反思和展望。 【精彩书摘】 ■目前所知的医疗卫生信息化需要经过四个发展阶段:实现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数字化;不同的医疗信息系统间实现互联;充分发挥医疗大数据的价值;创造技术工具、完善医疗制度、建设医疗机构、改进医院文化,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提升大众健康和改善医疗质量。今天,美国即将完成一阶段,正在解锁二阶段,为三阶段奠定基础,也初步涉及四阶段。当我与医疗健康行业和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家们多次对话时发现,他们觉得真正的机会潜藏于二阶段到四阶段:整合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数据数字化中,进而创造能够改善医疗质量的新工具和新算法。在这些阶段,电子健康档案除了具有收集数据并让数据共享、流动的核心功能之外,它还有大量可待开发的空间值得我们探索。 ■目睹医疗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我们不免感到失望。日常经验告诉我们,不管是想买一本书、预订餐厅、找喜欢的歌曲,还是导航到附近的星巴克,只需打开iPhone,下载一个应用程序,一切都能搞定。所以,我们也想当然地认为,开发医疗信息系统也将同样简单。或许,若苹果公司愿意研究、开发的话,可能早就实现了。然而,医疗信息化之路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地雷。随着计算机逐步进入各科室和医学领域,这个与我们人类联系紧密的专业正变得越来越陌生。尽管计算机的应用使我们避免了许多医疗过错,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错误,其中不乏致命的事故。传感器和监视器产生了海量数据,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混乱。现在患者们也加入了知情者的队伍,许多患者会比医生更早看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他们甚至会阅读到医生写的诊疗记录,然而不幸的是,他们仍未做好应对这一变化的准备。 ■20世纪80年代,当我还是一名住院医生时,我和同事每天都要举行一个仪式,且称之为“检查鞋盒”。我们把所有患者的血液检查单按字母顺序排好,放在临床实验室外的一个鞋盒里。像其他很多医疗程序一样,这种操作流程也极易出错。对于我们这些在职业习惯形成期都在折腾“鞋盒”的人来说,我们又怎能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医疗机构以补助形式进入数字时代?并且,一旦我们临床医生开始使用计算机提供服务,计算机就会指出,按照它的程序,我们之前的某些做法完全是错误的。为什么有了计算机后医生不再与患者进行眼神交流?为什么有了先进的电子处方系统后,美国一家顶级的医院,比如我所在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中心会给一个青少年开出了常规用药39倍的量?为什么医院招聘医生的广告会将没有电子病历作为宣传点?通常我们会把问题归咎于拙劣的软件、并不严格的落实、荒谬的规则和糟糕的因果联系等。这些的确都存在问题,但还有更复杂、更有趣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