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3月20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儿一样的鱼

    寒石

    节前,得野生黄鱼两尾,一尾七两不到,一尾六两多,如获至宝。

    鱼是当天直接从渔船卸下上市的。一个泡沫箱,里面装了大量的冰,两尾鱼就埋在冰里,鲜亮得辣眼:下巴、肚腹至尾部一带呈鲜润的明黄色,唇口彤红像抹了唇膏,眼珠晶亮照得见人影,体态匀称颀长,如一枚美丽滑腻的围网梭。

    已经多年不见如此鲜亮、个头的野生大黄鱼了。上网查市价,一斤以下、六两以上野生黄鱼,每市斤不低于500元。换算下来,两尾鱼总价超1500元。1500元对于我家来说,差不多是两个月的伙食费,三口人坐下撮一顿当然没问题,但毕竟奢侈了些。思来想去,决定把父母和岳父三位老人都请来,一大家子共享美味。

    主意一定,一家三口分头行动:儿子驱车去乡下请三位老人。老婆上菜场另购一些配菜。我则着手处理两尾鱼:刮鳞、剖肚、去内脏……

    野生黄鱼委实不同凡相,从体态到色泽,都透着股仙气:线条紧凑流畅;鳞片富有光泽,背脊浅褐,肚腹和腹鳍呈银白,闪耀着一层程度不一的金红色泽,一股天然的祥瑞与喜庆。这样一尾鱼在大海里游弋,在青碧海水映衬下,那就是一朵绽开、飘逸的花儿啊。难怪人们习惯在它的名字里夹个花字,曰黄花鱼。

    黄花鱼曾是我国传统四大经济鱼类之一,自古受到推崇。明代李东阳诗云:“夜网初收晓市开,黄鱼无数一时来。风流不斗莼丝品,软烂遍宜豆乳堆。”描写黄鱼上市时的盛况和佳美口感。现代诗人黄贤所作“麦熟村家小有余,一锅大蒜煮黄鱼。隔溪呼得邻翁饮,古套长年说子虚”,展现乡邻老翁相约对饮,食鱼喝酒,闲话陈年往事的和美景象,一幅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风俗画。清末名士周楚良的“白花不似黄花好,鳃下分明莫误求”则大方披露了选购黄鱼的心得,想必周先生也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吃货。

    “柳风吹絮河豚上,楝子开花石首来”(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康熙《定海县志》云:“石首鱼……出北洋。每至夏初,渔人竞集网捕,谓之鱼汛市,凡三汛。五月中,方散。”石首即黄花鱼,因头部有两粒鱼石而得名。黄花鱼是种洄游性鱼类。跟我们人类一样,故乡情是黄花鱼生命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年三四月份,楝子花开,新麦初熟,就到了黄鱼繁殖季,生物钟向发育成熟的黄花鱼发出“回乡”的指令,于是,一尾尾、一拨拨、一批批的花儿似的黄花鱼们从大海的角角落落汇集起来,向着生命的故乡奋勇游行、进发。所谓鱼汛,就是黄花鱼们集体回乡或爱情派对之旅,就像我们人类的春节回家一样。所不同的是,它们回乡,肩负着生命繁衍、种族承继的使命。我们人类正是利用黄鱼洄游这一特点,在它们必经的途中布下天罗地网,大行虐杀剿灭之能事。

    黄花鱼在洄游过程中,会相互呼唤,它们“咕咕”叫着,呼朋引伴,结伴前行。早先渔民们捕捞时,常常用中间打通的毛竹筒插到海中探听黄鱼群的鸣叫声,借以判断鱼群的方向、方位和群落大小。围网出水,黄鱼进舱,船舱里一片乱眼的、闪烁的金光和盈耳的、不知是生气还是惊恐的咕咕声。天地人寰,多少美丽生命在人类贪婪的围网与枪口面前灭绝,又有多少美丽生命像黄花鱼一样濒临灭绝。大黄鱼、小黄鱼曾经是大小金条的代名词,谁料而今,黄花鱼真可以价比黄金。

    人们不应遗忘黄花鱼为我们人类的付出。古民不仅以之为食,还以之为弓。元大德《昌国州图志》载:“附海之民,岁造鱼鲞”,“晒之曝干曰白鲞,膘可胶弓。”《天工开物·下篇·佳兵》也云:“凡胶乃鱼脬杂肠所为,煎治多属宁国郡,其东海石首鱼,浙中以造白鲞者,取其脬为胶,坚固过于金铁……天生数物,缺一而良弓不成,非偶然也。”脬即膘。人们通常以为黄鱼膘质的鱼肚极名贵,价比真金贵,孰料竟还可以用来制作弓胶。传统海八珍里包括“燕窝、海参、鱼翅、鲍鱼、鱼肚、干贝、鱼唇、鱼子”,被视为宴席上的极品佳肴。黄花鱼就奉献了其中两品——鱼肚和鱼唇。当然鱼肚鱼唇也可以其他鱼类代之,但品质与黄鱼肚、唇不可同日而语。

    人们对黄花鱼的喜爱还反映在民俗中。江苏仪征民间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可以想见当地人对黄花鱼的痴迷程度。周作人的《知堂杂诗抄》有首名叫端午的诗,淡泊诙谐,充满智趣。其写道:“端午须当吃五黄,枇杷石首得新尝。黄瓜好配黄梅子,更有雄黄烧酒香。”周作人是绍兴人,江浙一带确有端午吃“五黄”的习俗,只是内容与周所言稍有差异,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在舟山沈家门,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种习俗:男女青年订婚,男方要先送两条即将产子的大黄鱼到女方,女方回礼时再把这两条鱼送回来,来时鱼头要朝着男方家,寓意女方嫁到男方“百年到老,多子多福,不再回头”。

    黄花鱼的吃法很多,可以清蒸红烧做羹放汤,也可晒成鲞,或做成拖黄鱼、黄鱼脆等等,既可下酒也可下饭。透骨新鲜的黄花鱼最适宜的烹制方式是尽量保持其原汁原味,不让调味品味道掩盖了鱼的本来味道。

    我在鱼身两面剞上柳叶花刀,又切了些葱姜丝、咸齑末和冬笋火腿片待用。我想好了,对于眼下两尾黄花鱼,最适合的做法,一尾镶冬笋火腿片清蒸,另一尾煲汤,用咸齑末去腥提鲜,本色本味,此外没有更好的烹制方式。

    现在,万事俱备,就等三位老人上门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