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3月20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性视角的刹那定格

《大修琐记》徐欣
《等》郑胜男
《生活“甬探调”》许史芳 孙荷萍
《革家女孩》史凤凰
《落叶遐想》朱良娟

    叶向群            

    宁波市女摄影家协会成立13年,每年都会在“三八”妇女节期间登台,作一次“汇报演出”。今年的展览选址宁波市五一广场,取名为“刹那·印迹”。“刹那”容易理解,摄影向来被叫做瞬间的艺术;“印迹”寓意就丰富了,是指行走的足迹、思想的印痕还是世界投射在镜头里的光影?

    入选展览的18位女性摄影艺术家的17组专题作品,据说是从宁波全市范围内一百多位女摄影人的两百多组专题中精选出来的。这些照片展示了女性眼里的世界以及她们用摄影语言想表达的思想与立场。镜头里有“梦随风万里”的诗意远方,有看着自己孩子渐渐成长远去的“背影”,有对萍水相逢的少数民族女性的“面孔定格”,更多的则是对身边女性的长期跟踪记录。

    范英创作的《她们……》,聚焦慈溪的一个水产批发市场。午夜时分,交易市场灯火通明,一派忙碌。摄影师的镜头一直捕捉着一位身体壮实、容貌姣好的年轻女子:手搬沉甸甸的鱼箱、脚踩三轮运输车;组照的另一半把场景切换到了出租房,她与丈夫在家门口惬意地乘风凉,她给就餐的男人、孩子们夹面条……照片上的女子艰辛却知足,这一点脸上的笑意作出了注脚。

    郑胜男的《等》,同样纪实,表现的也是女性题材。她介绍照片的创作背景时说:“闲来无事,我常去慈城晃悠。在这座宁静的古镇里,等客的三轮‘车妇’总能牵引我的视线。”

    慈城的火车站、汽车站建在古镇边缘,古镇多窄弄小巷,于是三轮车成为古镇主要的交通工具。“我不知道慈城一共有多少辆三轮车和三轮车工人,只知道这支队伍日趋庞大,他们中有镇上居民,有来自外地的农民工,有青壮劳力,也有上了年纪的老者,男人为主,但也不乏女性。”为了维护运行秩序,镇上按车牌号对三轮车实行单双号隔天作业制,可尽管如此,三轮车的生意还是明显供大于求。于是,出车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三轮车工人只能在等待中度过。“在街角,在巷口,一个个等待中的三轮车工人,用他们各异的姿态和表情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三轮‘车妇’,是一群生存在男性有着绝对优势的职业里的女性,她们拿什么去接受更多的等待?耐心、意志还是片刻的欢笑?”郑胜男进而发出善意的祝愿,“愿多一些晴天,少一些风雨。”

    在这次展览中,观赏者们还欣喜地看到了《大修琐记》(作者徐欣)、《红》(作者董英姿)这两组女性较少涉及的工业题材内容。《大修琐记》和《红》反映的都是宁波临港工业,只有深入一线,才能捕捉到如此宏大的场景。而一旦把女性娇美的身姿与高耸云天的金属钢管联系起来,我们就会莫名感动。

    照片背后总有故事,有些隐藏有些显性。看史凤凰那组《环境人像》,你就不难想见她的脚步该是如何放达。“这些年,我背着相机,行走在天南海北,辗转于山水村落。贵州的黔东南、四川的大凉山,广东、宁夏、西藏……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游历中,她遇见了不同民族的女性,侗族、苗族、彝族、哈尼族、珞巴族、回族、革家人、客家人……“她们身穿民族服装,佩戴精美绝伦的装饰,面孔、神态迥然不同:有的饱经沧桑、满脸沟壑;有的素朴、健美,藏不住青春的气息;有的稚气未脱,纯净、美好。她们的眼神,折射出内心世界,或恬然自足,或充满对外面世界的希冀、渴盼;或祈祷,或思念,或感伤……我仿佛读懂了她们,又经常懵懂迷惘。人的内心是如此丰富、幽邃,谁又能全部读懂呢?”

    展览中的部分作品,富有实验性,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的思考。组照《生活甬探调》,被作者许史芳、孙荷萍喻为“新消费主义时代用户的自画像”。近年来,人们的消费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当人们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后,受人尊重与“炫耀”便成了主要的消费动机。“这组照片试图传递出这样一种观念:产品及品牌个性正在代表消费者的个性、品位和追求。”

    除了纪实、实验,朱良娟的《落叶遐想》或许代表了女性永恒的“心头好”:隽永、浪漫、诗意。“秋风乍起季节,落叶飘舞。小精灵们盈盈地旋转,款款演绎自己的似水年华,直到掌声响起,还不记得谢幕,只等仰脸的痴子一梦彻醒。”几片黄叶经过巧妙摆放和后期制作,变成一对舞台上翩翩起舞的美丽精灵,自然,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曲生命颂歌。

    在“人人都是摄影师”的今天,这些摄影艺术的追求者试图用她们的作品告诉人们,世界值得行走,生活值得记录。我们期待她们在与这个世界的真挚对视中,展开更有新意和深意的“对话”。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