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民政在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3月26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我市社会组织——

发展蹄疾步稳 改革渐入佳境

本版制图 丁安

    通讯员 甬珉宣 本报记者 王 佳

    前言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将社会组织改革列入本次机构需要着力深化的五大改革任务。

    其中,明确提出,要“按照共建共治共享要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依法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监管,推动社会组织规范自律,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近年来,宁波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充分调动各类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的积极性,及时引入现代社会工作理念、方法,提升社会组织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一条符合“宁波特色”的社会组织发展之路正在形成。

    各种类型的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正在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逐步深入到甬城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一个慈善基金会说起

    去年8月,新学期开学前夕,余姚市困难母亲希望工程“农商行之心”助学仪式如约举行,36名困难家庭的大学生获得余姚农村商业银行慈善基金会提供的助学专项基金。

    这是这个基金会持续开展扶贫帮困助学的一个剪影。

    时间回到2014年,该基金会出资在余姚市巾帼志愿者帮扶协会设立“农商行之心”帮扶基金,其中主要一项帮扶是面向考入大学的困难学子。

    帮扶基金设立后,基金会与余姚市妇联开展了“寻找品学兼优、家庭困难大学生”活动。活动借助微信的力量,在余姚农村商业银行微信公众号上建立微信申报渠道,鼓励社会公众成为“帮扶大使”,发现身边需要帮助的学子。3年来,帮扶基金已资助107名大学生。

    自2015年开始,基金会实施“甘霖计划”扶贫项目,依托余姚农商行500多名青年志愿者,广泛走访余姚全市农户、中小企业,了解他们在生活、生产中的资金困难,建立经济档案,“若遇上特别贫困的家庭,由志愿者上报基金会,通过该项目进行帮扶。”基金会理事长沈红波说,目前,该计划已实施了两期,共捐赠资金131.5万元,帮助困难家庭250余户。

    为了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无限的力量,余姚农村商业银行慈善基金会今年有新动作,将联合余姚市其他热心慈善事业的企业,成立公募基金——“余姚市乐善慈善基金会”,汇聚余姚本地慈善力量,专注于余姚辖区内的慈善事业发展,致力于打造全国县级慈善地标。

    社会组织的力量,就如同一颗种子,会在每一个角落扎根、茁壮,闪耀光芒,带来希望。

    10多年来,全市法人社会组织数量翻了一番,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达到1.9万余个。截至2017年年末,我市共有依法登记的法人社会组织7363家(社会团体2615家、民办非企业单位4716家、基金会32家),其中市本级法人社会组织1049家。户籍人口每万人拥有法人社会组织数量达到12.5个,位居全省、全国前列。

    社会组织“宁波特色”

    探索建立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成为宁波创新社会管理重点项目,从2011年起,连续几年列为宁波市社会管理改革创新重点项目。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连年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还列入2017年全市重点改革项目,由市改革办重点联系。2017年1月5日,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社会组织工作,审议通过《宁波市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

    我市还率先公布政府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目录,将140家市级社会组织纳入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市、县两级797家社会组织纳入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推荐性目录。2015年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或安排补助资金超过2.2亿元。2016年,市政府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政府向行业协会商会购买服务。2017年,市财政将政府购买服务试点的对象,从行业协会扩大到所有社会组织,市编办正式推出第一批政府职能转移清单。

    从推进“三社联动”,满足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需求出发,宁波着力推进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坚持需求导向和平台支撑相结合,充分发挥四级服务中心

    的孵化培育、协调指导作用,为有效提升社会组织自我管理、服务社会的能力提供了空间和通道。几年来,宁波积极构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网络,目前,已形成市、县两级服务中心全覆盖,乡镇(街道)和社区(村)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迅猛发展的良好局面。各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为探索具有宁波特色的“以社育社”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以来,已连续四年开展百家民营企业、百家社会组织对接百个公益项目“三百对接”公益集市活动,开创了融公益需求、公益投资、公益服务于一体的多方共赢的社会公益新模式。

    政府“一只手”助推社会公益组织发展,“另一只手”则推进管办分离,把对社会组织的普检盖章制改为公示抽检制,引入第三方审计制度,实行社会组织年报公示,对评为4A级以上等级的社会组织实行专项奖励,对违法行为坚决查处。近3年来,宁波累计撤销社会组织187家,督促注销社会组织428家,对196家社会组织实施行政处罚,向52家市本级社会组织发出“涉嫌违法警示通知书”,对7家市本级社会组织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

    从2014年起实行网上年检制度,2016年在全省率先探索社会组织年报公示制度,2017年全面实施,并实质性开展社会组织抽查工作,实行按比例抽查社会组织,引入第三方财务审计,对社会组织基础条件、内部治理、业务开展、负责人任职、退(离)休领导干部兼职取酬、行业协会商会会费清理等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和实地核查。市本级社会组织年检年报参检率达到98%,抽检比例达到4%。将社会组织年检年报向社会公示的同时,将未参检和年检不合格社会组织名单作为“异常名录”推送至“信用宁波”公众平台,加大社会组织“失信”惩戒。

    此外,我市还着力打造以“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民政部门兜底”为特征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格局,在全国首创开展社会组织职业经理人培养。近2万家依托城乡社区的基层社会组织,已经成为基层社会建设的主体。

    社会组织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全市社会组织数量稳步增长,质量整体提升,功能逐步发挥,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群众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业绩。

    宁波以融合性组织为依托、新老市民共建共享的社会融合模式,获得了首届中国社会创新奖和第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在宁波市文具行业协会和宁波市模具行业协会的成功运作下,“中国文具之都”和“中国模具之都”两项桂冠相继落户宁波。在打造“中国文具之都”后,市文具行业协会开辟了走向联合国的通道,发起成立了“亚太文具联盟”,开拓了世界文具市场,成为新型行业协会的成功范例。

    宁波市家电行业协会成功将宁波小家电产业上升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宁波市保险行业协会为宁波打造全国首个“保险创新示范区”贡献了力量。

    善园公益基金会刚一成立,就创造了线上众筹43天,募集资金超百万的惊人记录,成为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发展的典型案例。

    宁波四明户外应急救援队积极参与“海葵”“菲特”等台风应急救援,并远赴云南鲁甸参与“803地震”救援,展示了宁波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感,项目团队被评为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优秀服务品牌。

    海曙、北仑、鄞州被评为全国首批“社会组织创新示范区”,宁波市职业经理人协会、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宁波承办的全国首次行业协会商会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受到民政部和参训人员的高度认可。

    ……

    展望今后,全市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一手抓发展、一手促规范,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